养育“环境场”

2024-02-11  本文已影响0人  荷笑笑

那么,场到底是什么呢?

"场"其实是包含大量行为线索的环境,这些行为线索会刺激你做出特定的行为。就像到了寝室你就想睡觉,到了办公室自然想工作,而到了餐厅自然想吃饭一样。

在卡巴金正念培训的那个场里,静默、席地而坐、偶尔唤醒我们的铜铃声,都是行为线索。

这些行为线索很容易让你把自己当前的行为,跟深厚的静坐和禅修文化传统产生联系,提示你应该把外界俗世中的事情先放下,保持安静地聆听。

感性的大象对"场"很敏感。它总是比理智先感受到"场"所暗示的行为线索,并照着这个行为线索行事。

环境中所包含的行为线索越多,场的力量就越大。

因为"场"的不同,在某一些地方你会努力工作,而在另一些地方你会懈怠;在一些地方你会沉默不语,而在另一些地方你会滔滔不绝。

如果要从消费型快乐转到创造型快乐,我们就需要说服感性的大象。给自己创造一个学习或者工作氛围浓厚的"场",就是一个好办法。

但是不幸,也许是因为太懂享受了,小嘉在家里所创造的"场",是放松和娱乐的。那里所有的行为线索,都在暗示她:应该好好休息了。

所以,她无法驱动大象去主动学习,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讲到这里,我想对"场"做一个更精确的总结:所谓"场",就是我们心中的一个关于"空间功能"的假设。

在这个假设里,图书馆、自习室或者写字间是和工作学习相联系的;而家、宿舍是和休息娱乐相联系的。

你到了被假设为工作场所的空间,自然就表现出工作的样子;反之,如果你在家或宿舍,要让自己好好工作,就要付出几倍的心理努力,也未必能够实现。

我在浙江大学当老师的几年中,就曾观察到一个现象:学霸都是成群结队的,喜欢去图书馆和自习室;而成绩不那么理想,拖延严重的学生,则喜欢猫在宿舍里。

该怎么在生活中应用各种"场"。

养一个自己的"场"

要想用好"场",我们先要弄清"场"的力量到底从哪里来。

"场"的第一个来源:别人在这个空间里的行为。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如果在一个空间里,别人都在埋头工作,它自然也会暗示你努力工作。

很多人说,高中三年,是自己最努力的时光。那是因为每个人都在努力学习,让高中教室变成了一个很有力的场。

跟你透露一下,我这个课的内容,就是在我们省图书馆的自习室里完成的。我家里有书房,为什么要每天到图书馆工作呢?就是因为这里学习的人多,"场"的力量比较强嘛。

这个场景你当然懂,但不是那么好实现。如果每次都要到图书馆才能进入学习和创造的状态,那么对环境的要求也太高了。所以,我们要重点说说"场"的第二个力量来源了:你以前在这个空间里的行为。

我来举个例子。

我家里有一个书桌,在这个书桌上,我只做跟工作有关的事。如果写着写着,我想浏览网页或者看电影,我会要求自己换一个地方,比如到客厅的沙发上去。

因为,如果我在这个书桌上娱乐,这个书桌作为工作的"场"就会被破坏掉。

我还有另外一个工作场,就是我的电脑。事实上,我有两台电脑:一台普通电脑,一台工作电脑。

工作电脑里,只有 office 等一些用于工作的软件。当我打开工作电脑的时候,我心里的大象就已经做好了准备,我就知道要开始工作了。

可是对大部分人来说,工作和娱乐的距离只有关闭 word 和打开浏览器的距离,要抵制这样的诱惑,就太难为大象了。

它就是你在一个空间里的做事习惯,习惯会形成稳定 心理预期,进而又会巩固习惯的行为。你在这个空间里做的事情越纯粹、越持久,这个空间"场"的力量就越大。

讲到这里,让我们再来深入思考一下,"场"到底是什么?

它其实是环境记忆中,我们每个人的历史。

你的奋斗、你的挣扎、你的灵光一现、你

的引以为豪,这些事在别人看来也许无足轻重,可是对你却意义重大。

如果你有意识地让它们只在某个特定的空间里发生,那这个空间就开始有了记忆,它就变成了能调动和激发大象的"场",这里就成为了存储你美好新经验的记忆银行。

陈海贤

那么,你曾经养过"场"吗?或者,你现在想养一个什么样的"场"呢?欢迎留言与我讨论。

改变

m0*

行为改变

工具箱

养育环境的"场"

YIWKAW

把新的经验

变成稳定的习惯

在家里创造一个"学习"的场,

是个好办法。

学习场

休闲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