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8(反省日记第二十二天)非暴力沟通丨好好说话(

2019-01-08  本文已影响0人  运动_ff9b

一.这本书我两年前就看过,非常不错,对我具有指导性,表达感受和需求而不表达情绪,今天又重温,我自己一直有一个误区,就认为我表达感受就显得母兮兮的(不好的标签),悲切切的(不好的标签),确实有时候又感受到有朋友这样表达又很真实,能引起心中共鸣。这段时间共修和日记,晨读,真不错。常常令我的鼻子呼吸通畅,有一种通窍的感觉。


转重温并运用)生活中,我们担心踩到地雷得罪上司或同事,说话总是小心翼翼;我们害怕说出自己的请求,让我们的处境如履薄冰;我们总是着急说出自己的想法,以为可以博得满堂喝彩。

实则不然,我们沟通中存在很多误区,导致了各种问题。近来,因为做语言沟通的主题阅读,我看了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和《非暴力沟通实践篇》,带给我很多启发。

非暴力沟通第一本书

注意:沟通存在隔阂,重点一一一〉(无非是我们内心渴望他人听从我们的命令)。实际上,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照我们的期待生活(写得太好了)。沟通前,我们要提前准好一些准备,就像炒菜,先得知道客人喜欢吃什么,再想一下买什么菜。沟通也是一样,首先明确目标,然后充分了解对象,培训师告诉我:说话没逻辑,得罪人都不知道)(赞哟~三部曲让你说话、写报告更有逻辑了),带着这样的准备,使用下面这套非暴力沟通模板,必将事半功倍。

非暴力沟通模板

描述事实(观察)→表达感受→表达需要(产生感受的内因)→提出请求。(重点)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1、描述事实:观察所见,但不评价(我生活中带观察就主观评判,改模式)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就是“描述事实”。什么叫事实:字典的定义是“指事情的真实情况,包括事物、事件、事态,即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与现象”。我们可以提取两个关键词“真实”和“客观”。我们沟通中存在的一部分问题,恰恰是先入为主,没有把观察到的事实说清楚,而是对此产生评价。大多数人与对方说话时,都会无意识地把自己对事情的评价说出来。


举个例子,在职场上,你发现下属没完成工作,很可能会说:“给了你这么多时间,你都完成不了这项工作”(评判)。这句话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如果沟通对象听到的是一个评判,内心会产生逆反心理,即使不说出来,心中早已满腔怒火。

评价,实际上也是贴标签的行为。小荻老师在讲七个潜意识时,就提到(人类天性喜欢为人贴标签),所以我们在沟通时应当避免马上就给对方贴标签。具体沟通方式如下:将军**,这项工作完成的截止时间是下午6点前**,目前已经是5点…………,你还没有完成工作吗?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

此外,生活中职场上有些伤人的(重点)经典句式,我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罗列了一部分。**常见伤人句式:将军**你太……;将军**你就应该……;将军**你居然没做……;将军**你是不是……将军**你经常……(我不也经常这样吗?主观评判)(这个时候觉知很重要.时时保持清醒)


对对方积口德,积口德啊,良言一句暖三秋,语言啊,可以暖人也可以伤人,决定说话语言的背后的觉知和内在的发心是非常重要的,表达感受和需求是多么的重要。


(重点)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那么,如何区分观察和评价?马歇尔博士给了一份表格我们,说明观察和评论的区别。

我也总结出以下方式:

(1)对事实具体描述,最后有数据佐证:如果对方迟到,你不能说“将军**你经常迟到”,正确描述事实是这样:我们约定好了9点见面,目前已经9点半了,你已经晚到半小时了。一一〉这就是不带评判觉知自己内心需求的描述事实。

(2)不说贬义的形容词。赞美会用到褒义的形容词,比如你很美,但沟通中尽量避免说出你不负责任之类的话。(**一棒子否定)

(3)不猜测观察到的行为。比如你看到下属上班睡觉,不要说你是不是想偷懒。(**我不经常也猜测好奇怀疑进而产生负向思维吗)。

(4)持有中立态度,不秀所谓的优越感。比如说你这样做方案是不行的,可以这么说:**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可以告诉我你当初是怎么想的吗?

2、表达感受:不要表达想法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感受。在说出自己的感受之前,我们先要学会区分“感受”和“想法”。要善于体会和表达感受,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

这一部分内容,(重点)**马歇尔给了一个万能金句模式:将军**我感到现在无力……因为我有些自己的价值没有发挥出来去帮到人……。将军**我感到现在心情很愉悦,因为我将我的价值发挥出来了让他们少走弯路,避免他们上当受骗。这个句式前半部分描述了感受,后半部分表达了需要,是非暴力沟通中最重要的句式之一。如果我们分不清哪些是感受,哪些是想法,不妨试一下这个句子。比如:将军**对未能出席活动表示歉意。我们可以这么说:“将军:“这次智障儿童关爱活动我无法出席,我感到很遗憾,因为我很想见见那些小朋友”。这样的拒绝,大方得体,不卑不亢。

除了正面句式,我总结了下面一些生活和职场需要避免的表达句式,这些句式表明的是个人判断或者内心想法,也是我自己常犯的错误:

我觉得我/他/老板/家人……怎样;我觉得我被(误解了/当做小透明/被抛弃了)……

“觉得”这个词,表达的是看法而不是感受。


“觉得”这个词,表达的是看法而不是感受。***


“觉得”这个词,表达的是看法而不是感受。


此外,马歇尔他老人家还把我们需要表达感受的词汇列出来:

除此外,另一本书《沟通的艺术》也有提及如何表达感受:运用清晰信息和为别人保留面子的方法来。完整而清晰的信息描述措辞包括:不带情绪地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至少提出关于此行的两种可能的解释,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作澄清(已经涉及到非暴力沟通模板的请求部分,作为主题阅读,我的目标在于学习沟通,重点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比如说下属因为把事情做错了,心情很郁闷,你想了解背后的原因:“将军**上次交给你的方案应该周一完成的,你在周二下午给到我(描述事实,不附加评论),我感到有点担心,因为我知道你工作很有效率,我不确定是不是分配给你的工作太多,还是说你家里有事情受到影响(对行为的两种解释,保留对方面子)。**将军.我希望能和你一同承担责任(表达需要),**将军可以告诉我你最近又遇到什么困难吗?(提出请求)”。


3、说出需要:让沟通充满爱意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我们的沟通很少明确跟对方表示自己的需要**(重点)。实际沟通中,如果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正确的内在需求,会让对方更加理解你。这一部分内容,跟第二要素紧密相连,可以说是对第二要素——表达感受的说明。

当我们听到不中听的话时,马歇尔博士给了四种选择:

a、认为自己犯了错;b、指责对方;c、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d、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四个选择并无对错,只是沟通中,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小荻老师也说过,沟通中如果只照顾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有时会委屈了自己。对于DISC中具有高S倾向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那么,哪些是内在需求呢?在这里,可以借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表达,比如说下面的例子:

第一层级需求:你刚才说这边有美食,我想我看到美食会兴奋的,因为我该填饱肚子了(安全需求)

第四层级需求:你获奖了,我很高兴,因为我希望你得到赏识(尊重需求)

上一个要素已经提到万能句式:我感到……因为我……这种方式来表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可以看到,对自身或他人表达更高的需求时,我们内心的愉悦感会更强,毕竟现在的社会不再是刀耕火种的远古时期,人们更加注重高层次需求是否得到满足。

4、提出请求:不是命令

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提出请求。我们提出请求时需要注意下面几点:

1、清楚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而不是希望对方不做什么,更不是不清楚自己要什么。就像吃饭,你不能说自己不想吃饭,而要说我想吃面。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不能跟你的同事说:我不希望你下次什么都没整理,就把资料发给我。你应该这么说:“我希望下次,你能把资料整理后,然后发给我。”毕竟,“不希望对方做什么”不容易让对方明白,而且更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2、集体讨论时,说出你的请求。在集体讨论中发言时,我们要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期待。否则,讨论可能只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

3、请求反馈:我们的意思和对方理解的不一定一样(注意:并不是回答清楚就一定跟你理解一致,常见于领导布置任务,下属说知道了,一般来说50%都没有理解任务)。提出请求,后面是需要获得反馈的,因为我们想知道:a、对方此时的反应;b、对方正在想什么;c、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

关于请求和命令,区别在于:如果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马上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或者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我总结出职场上要避免出现的一些句式:

我不希望你怎么做;请不要隐瞒……实情;我想你经常做/少做……什么事情(比如你想对方每周看三本书,而不是说希望你经常看书)

5、倾听方式

用非暴力沟通的模板完成语言表达后,肯定需要对方的反馈,最后补充一部分内容——倾听。

(1)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里跟上面第二第三要素差不多,都可以直接套用沟通模板:你……,是因为你需要……。比如说,你不高兴,是因为你需要得到他人认可。

(2)给他人反馈,用疑问句式。比如说:你说的是这回事吗,你是不是想……

什么情况需要反馈呢?一种是自己对对方的话理解没有把握,要确认;另一种是对方需要你反馈。

(3)如果双方同意在作出答复事先准确地重述对方的观点,那么我们达成协议的时间将可以比平时缩短一半

倾听时,如果你的同事或朋友正在生气,请永远不要用下面句式:

“不过,你……”、“可是,……”“……但是”这类话,这些带有转折的话,哪怕前半部分你在安慰或者努力说服对方,人们听到转折词语,便会认为你前面说的只是铺垫,你根本没有尊重他们的建议。

沟通方式很多,这里只提供了一种比较好用的模板,实际运用仍需要随机应变。如果接触过DISC理论的朋友,都知道,不同风格的人,沟通时需要不同的方式。小荻老师说,非暴力沟通的模板之所以凑效,恰好每一个模板对应了一种行为模式(C喜欢事实,S喜欢感受,S/C喜欢原因,D喜欢直接的请求)。

暴力,无处不在,并非只发生于流血战争、街头斗殴等场景。语言也有暴力,一言不合便纷扰而起,严重时拔刀相向。我希望世界充满爱,让我们的语言不再是尖锐无比的匕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