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分封诸侯会削弱自己实力,为何周天子不废除分封制?

2022-07-03  本文已影响0人  剑惊禅

分封制、井田制和宗法制是构成周朝政治体系的三大核心,分封制的推行,使得周朝能够超越夏商两朝,成为了奴隶制社会中最接近“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可以说,分封制是那个生产力落后的时代,通过分割统治权力,以少治多最成功、最高效的制度了。

一、西周初年,周天子曾进行过三次分封,分封制在当时堪称是最完美、最高效的制度;

很多对分封制带有偏见的人,我发现他们其实并不了解分封制的政治逻辑,他们经常提及的一点理由是:分封制导致了周朝的分裂。

但其实恰恰相反,如果说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国家,那周朝就是秦朝以前最接近统一的朝代了,与周朝相比,夏商两朝只能算得上是多部落组成的政治联合体。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要明白,周朝所处的时代还相当原始落后,并且这种落后是全方位的。

当时的人生产用的木制农具,交易还在使用贝壳做货币,很多人一辈子都在为吃饱饭而努力。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人生活的圈子其实相当小,他们可能毕生都没出过自己生活的小县城。

当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无法将人们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时候,族群的扩张速度必然受到限制,发展太快则超过了族群的管理能力,发展太慢则社会的发展速度必然缓慢无比。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一个交通基本靠步行,通讯基本靠吼的时代,一个族群的领袖要想管理好超过千人的部落,光是如何协调好不同性格的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让成员和谐相处,少打架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抛开后人为了让商纣王显得很残暴安上去的理由外,商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就是商纣王没处理好内部的权力分割问题:

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

商周两个部落的矛盾并非一天两天产生的,早些年的时候周部落首领季历奉命为商朝抵御戎狄,在这个过程中,周部落团结诸侯、拉拢人才,势力不断壮大,在季历的带领下,周部落逐渐发展成为了西方诸侯之长。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周部落受到了商王的猜忌,后来,商王便找借口杀死了季历。

季历死后,其长子昌即位,即周文王,此时,商周两个部落之间的矛盾变得格外尖锐,虽然周文王表面还是臣服于商王,战争已然伴随着二者矛盾的加深变得不可避免。

但尽管双方的硝烟气息已经非常浓烈,商周部落之间的实力却依旧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为了提高伐商成功的可能性,周王采取了三手准备:西伐戎狄保障后方稳定、团结诸侯提升自身软实力,以及向东征伐蚕食忠于商王的部落扩大自身在中原的影响力。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周部落最终击败了商部落,成为了中原大地新的统治者,建立了周朝。

前面提到过,周部落自身的实力和商部落是有差距的,于是,周王联合了庸,蜀、羌、、微、卢、彭、濮等部落一同伐商,在击败商及其附属部落后,周部落获得了大量的领地,这些部落远远超过了周部落的管理能力上限。

并且在击败共同的敌对目标后,周部落联盟成员之间的关系也不再牢靠,原本的友好关系随时可能发生利益冲突,周天子要想坐稳自己的王位,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拉拢、打压这些曾经的盟友、今日的“臣子”。

周天子吸取了商朝灭亡的教训,决定采取一种比部落联盟更加稳固、权力更加集中的政治模式,来管理新建立的国家。

这种模式,就是分封制。

团结少部分人靠感情,团结大部分人靠利益。

分封制简单来讲,就是通过权力分割,实现逐层控制疆域的目的。

假如说,原本周天子基于交通和通讯的原因,能够管理的最大范围仅仅是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超过这个范围,政令便难以到达,老百姓也不太买周天子的账。

分封制的出现,便使得这个理论范围,理念上可以无限扩大了。

西周独特的宗法分封制以血缘为核心,分封制下,周天子将统领的广阔区域切割成不同的区域,然后把他们分配给家族成员、功臣子弟、上古圣王后人,这样一来周天子只需要管理好诸侯,便能达到控制天下的目的。

并且,由于诸多诸侯中,姬姓诸侯占据主要地位,他们还能起到牵制异姓诸侯的作用。

西周的分封制形成了一种由上而下的金字塔统治序列,在这个体系中,周天子是大宗主,诸侯们是小宗,在诸侯之下就是卿大夫们,整个体系形成了一种以宗族为核心的命运共同体。

在先秦以前的历史上,西周通过分封制前所未有地借助血缘关系,建立了一个远比夏商时期权力更加集中、更加稳定的国家。

二、分封制为何会走向衰亡?

分封制的优点很多,缺点也很明显,可以说,分封制的瓦解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前面提到过,构成西周政治核心的三大框架分别是分封制、井田制和宗法制,其中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最为明显,但容易被忽视的井田制作为构成分封制的经济基础,其实也是非常关键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井田制下的农业经济运行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西周社会提供了基本的物质保障。

在周朝刚建立的时候,井田制可以给周天子、诸侯带来稳定的财富,但当分封制下的贵族越来越多的时候,这块蛋糕就会越来越小。

按照分封制的设定,周天子将领地分给诸侯,然后诸侯再将领地分给卿大夫,卿大夫又将自己的领地分给士阶层。一层层下来,过个几百年,就会出现周天子领地越来越小、诸侯领地越来越小的现象,体现在农业方面的影响就是:原本的井田制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土地落入了贵族手里。

我们知道分封制有很大的自主权,贵族在自己的封地内享有征税、征兵、行政权。到后面就演变为天子和百姓越来越穷,财富逐渐集中到了积极兼并的诸侯、卿大夫手中。

周王室的没落、晋国被瓜分,很大程度上都是这一趋势的体现。

当然,伴随着一种制度的过时,总会有改革家研究出新的制度来代替它,井田制也不例外。

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贵族破坏井田制规则侵占大量私田的行为,越来越难以激发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当时“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一些人甚至逃到荒野中自己开辟田地耕种。

一些有远见的贵族们为了调动民众的积极性,便想出了各式各样的方式来改变这一局面,例如田氏为了取代齐国,采取了用大斗给民众贷粮,用小斗向民众征赋税的策略;韩赵魏三家为了取代晋国公室,更是主动扩大给百姓耕种的土地面积,拉拢人心。

到了商鞅时期,井田制在秦国被彻底废除,取而代之的是土地私有制。

分封制度下,贵族可以肆无忌惮公然侵占私田公田剥削百姓的劳动,而土地是构成一个国家的基础,当老百姓沦为某个贵族的私人劳动力后,也就意味着诸侯国被间接削弱了。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们为了避免因分封而导致势力分裂、衰弱,他们开始尝试用官僚政治取代贵族分封制,即用无法世袭的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对于诸侯们而言,国家经济实力增长最直观的要素就是劳动力和土地的增长,当分封制不再适应于春秋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需求时,分封制的退场也就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三、分封制的影响

分封制在我国的历史上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它促进了中华文明的传播,推动了统一多民族的华夏文明共同体的形成。

但随着周朝的衰弱,分封制容易导致地方割据的弊端也暴露了出来,以至于到了秦国统一天下的时候,原本的天下共主已经成为了单纯的吉祥物。

文/脑洞趣味历史

感谢大家的阅读,祝朋友们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觉得文章好的朋友们,记得给文章点个赞,关注一下,每天都会给您带来好文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