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情愿忍受不快却不敢辞职
就在月初,我向公司总部递交了辞呈,解除了劳动合同,对此我的直系上司非常惊讶,我的部分同事震惊不已(虽然从他们的脸上没有表露出来),估计他们要么觉得我是个傻子,要么觉得我是个冲动的人。
入职还未够一年的我,因为深感这条路与我的人生规划并不兼容,继而深深思索过后方才选择离职,虽然说是国企,虽然说是铁饭碗,但人生不该被安稳拖住不是吗?
不过令我感到奇怪的是,身边的同事,入职比我更早辈分比我更高的人,听他们抱怨公司的种种不好,按照我的想法,既然觉得不好为什么还恋恋不舍,没有离开的勇气。
30岁之前,尤其是还没有谈恋爱和结婚的人,身上没有什么太大的负担和压力,是最适合“四处乱撞”的年龄,怎么闯都不过分,与其安逸地守住一份没有前途、不舒服的工作,消耗生命,不如多多尝试各种可能性,生活的体验也会变得更丰富。
就像一个糟糕的恋人,不合适就是不合适,赶紧分了,拖泥带水对大家反而是种伤害,离开后也许会更快乐,你又不是风筝,怎么知道断了线的风筝不会更快乐,飞出笼子的鸟儿每次煽动翅膀都是在庆祝自由。
但是,我的同事们尽管嘴上常说要走,最后还是迈不动脚步,这与他们进入公司的初心有关。
我当然不可能当面问他们:你们为什么不离职?
这是讨打的行为,且,得到的答案未必是真心话。可是仔细一想,不是没有理由的。
我所在的企业,招聘的员工分两条路径,一条是社招,一条是校招。
我身边的同事大部分是校招,第一次进入企业就是现在的单位,没有对比、没有分析,天生认为企业就是这样的,即使发现什么不妥的问题,也会习于为常,选择忍耐,就像古代阁楼中的保守小女子,一生见过的男人就那么几个,选择和可能性被大大地窄化了。
而且,我们的教育从来就不提倡“反叛”,你越“温顺”,就越能称得上是好学生,越能得到体制的称赞。名校毕业的本科生,通过刷题进入大家眼中的好大学,每条题目都有正确的答案,如果解不出不是因为题目不够好,而是因为自己太笨或缺乏解题技巧。
从来如此,便对么?
此外,城乡差异化,导致在二三线地区,省会城市和其他城市的对比是巨大的,城乡结合部的由来便是基于此。那些在小城市里、县城里、乡下通过十几年的应试教育出来的学生,来到大城市里上大学,眼界一下拓宽,此后再也不想回到小地方。
这种情况下,在大城市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对他们而言,已经算是幸福。
所以,那就忍耐吧,那就留下吧。
有人反问,你又不是他们,你怎么知道对他们而言不是人生最优选择?
的确,所以我只好在网上写篇日记吐吐槽了。
不是每一只鸟儿都向往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