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5年,我那分别年入1000万、10万、5万的三位同学
01
三位同学都是本科毕业,坐标四川成都。
A同学,互联网从业者,具体职业是游戏播客,做游戏视频的自媒体。收入来源:视频收益+广告收入+签约收入。视频收益得看播放量,广告收入与播放量成正比,签约收入主要看签约平台时的合同约定。公开资料显示,该同学签约了某游戏直播平台,年薪千万。
B同学,石油行业,国企,一年有5至7个月的时间在出差。主要收入来源是工资。季度奖和年终奖近年被砍了不少,过年过节公司会发油粮米面等礼品,公积金每月千余元。连续几年收入都很稳定,大概10万。
C同学,在BAT(百度阿里腾讯)中的某一家公司做行政类工作,朝九晚五,有节假日,平均每周有两三天无条件加班(不加班完不成工作),年终奖双薪。年入5-7万。
由此,我们可以粗浅地得出结论:互联网行业容易出高薪,但未必全是高薪;国企工资收入很难出现井喷式增长,但未必一无是处。
02
造成三者收入差距的宏微观原因非常多。影响最为明显的因素之一是行业。
《产品思维30讲》中,作者梁宁提到一个观点:点线面体的战略选择。
他提到,个人在职业选择方面,如果注重收入,最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所在行业附着的经济体,究竟是快速崛起,还是快速崩溃。
年薪千万的A同学所在的互联网游戏领域,发展趋势越来越好,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当下。而在国企的B同学,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行业里,收入自然不能爆发式增长。
一份工作和行业的关系是“点”和“面”的关系。如果“面”已经尽显疲态,发展缓慢,个人无论怎么努力,成长速度和发展空间都是受限的。如果“面”后劲十足,发展迅猛,个人付出同等的努力,更容易得到几何式的放大。
《产品思维30讲》中说:你在做职业选择的时候,要看到你切入的点是在一条什么样的线上,这条线在一个什么样的面上,以及这个面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体上。
我曾经在传统行业里呆过,行业发展趋势下行。当时感到无奈的是,努力和回报不成正比,真特么悲催和苦逼。
“什么是悲催苦逼的人生?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
什么是更悲催苦逼的人生?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然后你每天在想未来,可依赖的这个面正在下沉;
什么是最最悲催苦逼的人生?在一个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但其实这个面正在整体附着的经济体正在下沉,而他的一生只能收获点状努力的即时收益,而从来没有一次享受过线性周期的成果回报,这就是一个穷人勤奋的一生。”
03
经常有读者问我,该怎么选择有发展前景、收入高的工作,选择国企还是私企?国企是不是靠关系,工作氛围压抑?
我给他们的建议是先了解职业的发展上限,职业和行业收入的平均水平。
具体到岗位上,行政文员类的收入,肯定没有在关键业务部门的收入高。具体到行业上,互联网行业的平均收入,就比传统行业要高。
聪明的你自然会想到,进入行业的敲门砖是专业背景。
是,没错。专业背景很重要。好比学计算机的,自然较容易成为一个厉害的程序员,比尔·盖茨、雷军、张小龙等都是程序员出身。程序员的收入在BAT中,是相当不错的。
但,不能忽视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包括兴趣、意志、经验、实践、机遇、学习能力和人格魅力等等,比如罗永浩,但这样的人比较少。
那位年入千万的同学,所学的专业是会计,和从事的行业八杆子打不着。但人家2008年的时候就开始做游戏相关视频了,一坚持就是这么多年。一开始,他是没有收入的。他为什么能坚持下来,自然是兴趣使然。
看他的早期视频,其实也没有多好。只不过他在坚持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视频的质量才不断地上档次,最后成为了行业顶尖的游戏播客。
04
当然,影响职业发展的因素还包括个人性格、个人选择、个人机遇、思维模式、原生家庭、人脉资源等等,篇幅有限,不能一一展开说明。这里重点探讨的是行业选择和个体能力。
因为我们大部分人,很难不受行业的影响。超越行业影响的天才型个人,毕竟是少之又少。
但不是选择了高速发展的行业,就可以达到自己想要的收入,还要看具体岗位和个人综合素质。
想要高收入,不妨用“产品能力”的思维经营自己。
“产品能力就是训练一个人判断信息、抓住要点、整合有限的资源,把自己的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来向这个世界交付,并且获得回报。”
具体到工作求职方面,对照职位要求,让自己360度无死角地符合招聘条件。那么,你这个“产品”,HR自然是抢着要的。
05
另外,不是国企就死气沉沉,全靠关系;互联网企业就活力四射,收入丰厚。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一竿子打倒的情况。
在传统国企中,有很多同学的收入还可以。在互联网行业中,会有收入一般的同学,还有同学无论怎么努力,也很难向在国企中安安稳稳的同学看齐。
所以,为了能做出合理的选择,还是应该在毕业前,或纯粹给自己一段时间,去相关公司实习。毕竟实践才是评估自己和行业的标准。
决定你未来的,不仅是你曾经走过的路、经历的事,还有当下的选择和朝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