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起兮云飞扬——盘点楚汉时期那些辩士(2)
介绍完高阳酒徒郦食其,我们再来盘一盘间接害死郦食其的同行——蒯(kuǎi)通。
蒯通,本名蒯彻,后因避汉武帝刘彻讳,称蒯通,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固城镇)人。
蒯通的成名之战是说服他们当地县令向起义军投诚。
陈胜在蓟县起义反秦后不久,自立为王,派了一个部将武臣攻取赵地,而范阳属于赵地。蒯通一看局势,觉得是该让他大显身手了。于是,他求见了范阳令徐公。
蒯通游说范阳县令徐公,说:“臣,范阳百姓蒯通也,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虽然,贺公得通而生也。”然后他向徐公具体陈述了徐公会因替秦政府办的那些“好”事而被起义军得而诛之,秦王朝必亡,你徐公不如放弃抵抗,早早投降陈胜王,不仅可免一死,还有富贵可享。范阳令遂同意投降。
说完徐公,蒯通又说武臣以车百乘、马二百骑迎接徐公,封之为侯。这带动了燕赵地区的官吏,纷纷效仿徐公,使武臣不战而得赵地三十来城。
蒯通初战告捷,后来又为哪些人谋划过没有太多记载,直到他成为大将韩信的谋士。
劝韩信伐齐抢功,害郦食其被齐王田广烹杀的是他!劝韩信和楚、汉三分天下的是他,是他,也是他!
时韩信已经是汉方大将,战功彪炳,大败田广之后,获封齐王。蒯通可能是为了成就自己更大的声望,他开始游说韩信做更大的图谋。
蒯通知天下权在信,欲说信令背汉,乃先微感信曰:“仆尝受相人之术,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而不安;相君之背,贵而不可言。……天下初作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杂袭,飘至风起。当此之时,忧在亡秦而已。今刘、项分争,使人肝脑涂地,流离中野,不可胜数。……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将军戴震王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夫以足下之贤圣,有甲兵之众,据强齐……”(《汉书》)
蒯通的话术是这样的:
1、先以相面“起兴”,告诉大将军您的富贵命可不止封侯。
2、分析局势,反秦之时,大家的共同目标是灭秦,您战功赫赫对诸侯军只有好处;但是秦灭后,楚、汉相争,大将军您的作用就非常关键了,无论归于哪方都将改变整个局势,到时无论在楚、汉您都是功劳最大的一方,功高震主的下场一般不会好!三分天下、三足鼎立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3、再回到大将军您自个儿的条件上,您手握几十万的兵权,又占据强齐,只要您顺应民意制止了楚、汉之争,百姓都会拥护您!您再礼贤下士,那天下有识之士都会来归向您。
蒯通画的这张大饼不可谓不诱人,而且他还说“盖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弗行,反受其殃’”,这是天命难违,如果不做反而要遭殃。
韩信差点儿就被说动了,“三国”差点儿就提前了。
最终因韩信不忍背叛汉王刘邦,又自以为功高,而不采纳蒯通的建议。而蒯通因韩信不用,怕以后自身难保,就装疯作了巫师。
当韩信被告谋反、被平定天下后的高祖刘邦生擒又赦免,最后将反之际又被吕后、萧何擒住,临死前他才悔不当初:“悔不用蒯通之计!”
韩信生前这最后一句话,却让蒯通背上了灾祸。刘邦下令搜捕,蒯通被捕,刘邦下令烹杀,蒯通大叫冤枉。刘邦问他何冤之有?
不愧为优良辩士的蒯通,这次凭着过硬的专业技能救了自己一命,他是这么说的:“狗各吠非其主。当彼时,臣独知齐王韩信,非知陛下也。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者先得。天下匈匈,争欲为陛下所为,顾力不能,可殚诛邪!”最善于听取意见的高祖遂赦免了蒯通。
蒯通后来成为曹参曹相国的宾客,常帮曹参识取人才。
后世对蒯通的评价并不好,说他让韩信背汉而“三足鼎立”的设想实在不够道义,他“徒以口舌纵横当世耳,非深识者”(茅坤 评)。正是由于他的这些煽风点火,导致刘邦与韩信的君臣嫌隙加大,最终害了韩信的性命。
其实,我觉得,“天下局势权在信”的分析有理有据,差的只是韩信的配合。如果韩信当时真听了蒯通的话,那历史可能真的会成为另外一番光景,蒯通也极可能美名震天下。
大风起兮云飞扬——盘点楚汉时期那些辩士(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