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器内部的多态方法的行为
上一节我们简单总结了类的初始化顺序。
父类(静态变量、静态初始化块)>子类(静态变量、静态初始化块)>
父类(变量、初始化块)>父类构造器>子类(变量、初始化块)>子类构造器。(变量和初始化块按定义顺序初始化)
构造器调用的层次结构带来了一个有趣的两难问题。如果在构造器内部调用正在构造的对象的某个动态绑定方法,此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众所周知,动态绑定的调用是在运行时才决定的,因为对象无法知道到底调用的是哪个类的方法。当我们在构造器中调用动态绑定的方法,就会用到该方法被覆盖之后的定义。因为被覆盖的方法在对象被完全构造之前就会被调用,因此这可能会导致一些难以发现的错误。
这是《Java编程思想》书内的一段话,读起来似乎比较晦涩难懂,我们直接来看看书上给出的代码:
class Glyph{
void draw(){syste.out.println("Glyph.draw()");
Glyph(){
system.out.println("Glyph() before draw()");
draw();
system.out.println("Glyph() after draw()");
}
}
class RoundGlyph extends Glyph {
private int radius = 1;
RoundGlyph(int r){
radius = r;
system.out.println("RoundGlyph.RoundGLyph(), radius = " + radius);
}
void draw(){
system.out.println("RoundGlyph.draw(), radius = " + radius);
}
}
public class RolyConstructor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new RoundGlyph(5);
}
}
代码运行结果
image.png
这个结果明显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细心的读者就会察觉Java类初始化顺序一文中得出的结论也许并不完整。但是这段代码在逻辑方面也似乎没什么错误,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
我们来分析一下代码的运行过程
在main()方法内只有一行代码 new RoundGlyph(5);
1、首先访问其父类 Glyph的构造函数
输出 System.out.println("Glyph() before draw()");
2、然后关键代码来了,Glyph构造函数内调用了draw(),此方法在导出类中被覆盖
此时调用的是被覆盖后的draw()方法,即导出类RoundGlyph内的draw()方法。此刻radius还没有被赋初值,默认为0,因此输出 RoundGlyph.draw(), radius = 0;
3、继续执行 System.out.println("Glyph() after draw()")
4、父类的构造函数结束,执行本类RoundGlyph的构造函数
给radius赋值,radius = 5;
执行 System.out.println("RoundGlyph.RoundGLyph(), radius = " + radius);
输出 RoundGlyph.draw(), radius = 5 。
因此我们惊喜地得出了一个结论:
当我们在基类的构造器内调用了某个方法,并且该方法被导出类所覆盖,此时调用的是导出类内的方法而并非是基类本身拥有的方法。
编写构造器时有一条有效准则,用尽可能简单的方法使对象进入正常状态,如果可以,避免调用其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