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闲文!傅申1980。齐帆齐微课22年年度写作营(齐帆齐商学院)

乡村“开荒”新热潮

2022-05-10  本文已影响0人  田如玉
网图侵删

一场突如其来的YQ,让很多选择在外打工的农民工不得不返回家乡另谋生路,这些人回到老家,在当地没有别的工作,除了种地糊口,别无他法,于是有很多农民又把荒废多年的地给开出来。

这段时间,每天走在上班的乡村公路上,有一块地给我留下深刻的影响,这块地原本被荒废多年了,长出的杂草树木比人还高,地里还有很多竹根。

最近,这块地的主人却一点点把它开了出来,割草、挖树根、翻地……两个五十多岁的叔叔阿姨足足花了一个多星期。

说实话,我挺佩服上辈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如果放到我们这一辈,说什么也干不出来。

每天下午回家时,我总会在这块地旁驻留一会儿,看着他们认真地整理着土地,他们看到我总会笑呵呵地打招呼,还时不时地用衣袖擦去脸上的汗珠。

他们就这样一点点开挖,昨天终于竣工了,一块荒地变成了整洁的耕种地。

昨日随拍

其实开荒这种现象如今在农村不是个例,以前很多荒地今年都被主人家一锄头一锄头地挖出来,种上粮食。

公公经常对我们说:“别嫌弃土地,万物生于土,土地生万物,正在多的钱还是为了吃喝拉撒睡,安安心心种好地就是最好的选择,人要知足,不然会受到上天的惩罚!”

以前我总觉得公公的思维太陈旧,这都啥年代了,他还老是停留在八十年代,可这两年,我却慢慢改变了对公公的看法,世事无常,谁也不敢保证意外和明天哪个先到来。

如今,看看那些被很多人向往的大城市一座座被封锁,想进进不去,想出出不来,有时吃喝都成问题,向往去大城市的热情慢慢变淡。

像我们这些底层的劳动人民,唯有土地能保我们平安,它不偏待任何一个人,你对它好,它就对你好,人一辈子拼来拼去,最后依然落叶归根。

回想八一年土地刚到户时,那个时候也兴起一次“开荒潮”,从集体耕种到私人耕种,农民的耕种热情突然高涨,为了多收点粮食,开荒成为首选。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物质条件比三十年前好很多,很多农民在外打工挣得钱远远超过在家种地的收入,大家都觉得种地划不来。

没想到,如今却不得不再次回到老家种地,这种心里落差可想而知。

这段时间,我在村委会上班,经常会遇到从外地回来的打工人来村上报备,这些人一进村委会大门就感慨地说:“如今出个门就像审犯人一样,一路做核酸,查这查那,像我们这些不会玩儿手机的老头们以后连出门都很困难喽,以后还是回来种地算了。”

他们的每一句话都透着对繁琐检查的反感与无奈,没办法,为了大家的安全,凡是外出人员必须积极配合,才能保证更多人的安全。

和那些待在上海、吉林的人们相比,我们已经足够幸运了,至少我们还有一片净土让我们栖居,家里还有一块地能够保证自己的温饱,而身居封城的大城市的人如今连出来的机会都没有。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世上唯一不变的事就是变化,我们唯有练就一颗平常心,才能不为外界的变化所动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