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素 摘

医学启源 主治心法 随证治病用药

2016-12-11  本文已影响0人  一叶一瓢

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

太阳蔓荆,

阳明白芷,

少阳柴胡,

太阴苍术,

少阴细辛,

厥阴吴茱萸。

   顶巅痛,用蒿本,去川芎。

肢节痛,用羌活,风湿亦用之。

小腹痛,用青皮、桂、茴香。

腹痛用芍药,恶寒而痛加桂;恶热而痛加黄柏。

腹中窄狭,用苍术、麦芽。

下部腹痛川楝子。

腹胀用姜制厚朴、紫草。

腹中实热,用大黄、芒硝。

心下痞,用枳实、黄连。

肌热去痰,用黄芩;

肌热亦用黄芪。

虚热,用黄芪,亦止虚汗。

胁下痛,往来寒热,用柴胡。

胃脘痛,用草豆蔻。

气刺痛,用枳壳,

看何经,分以引经药导之。

眼痛不可忍者,用黄连、当归根,以酒浸煎。

茎中痛,用甘草梢。

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嗜卧,去痰,用白术、枳实、半夏、防风、苦参、泽泻、苍术。

破滞气,用枳壳,高者用之,能损胸中至高之气,三二服而已。陈皮、韭白、木香、白豆蔻、茯苓。

调气用木香、香附子、丁、檀、沉。

补气用人参、石膏、粳米。

去滞气用青皮,多则泻元气。

破滞血用桃仁、苏木、红花、茜根、玄胡索、郁李仁。

补血不足,用甘草、当归、阿胶。

和血用当归,凡血受病皆用。

血刺痛用当归,详上下用根梢。

上部血,防风使,牡丹皮、剪草、天麦二门冬。

中部血,黄连使。

下部血,地榆使。

新血红色,生地黄;

陈血瘀色,熟地黄。

去痰用半夏,热痰加黄芩,风痰加南星。

胸中寒邪痞塞,用陈皮、白术。然,多则泻脾胃。

嗽用五味、杏仁、贝母。

去上焦湿及热,须用黄芩,泻肺火故也。

去中焦湿与痛,用黄连,泻心火故也。

去下焦湿肿及痛,并膀胱火,必用汉防己、草龙胆、黄柏、知母。

渴者用干葛、茯苓、天花粉、乌梅,禁半夏。

心烦,用栀子仁、牛黄、朱砂、犀角、茯苓。

饮水多致伤脾,用白术、茯苓、猪苓。

喘用阿胶。

宿水不消,用黄连、枳壳。

水泻,用白术、茯苓、芍药。

肾燥用香豉。

疮痛不可忍者,用苦寒药,如黄芩、黄连,详上下分根梢及引经药则可。

小便黄用黄柏,涩者加泽泻,余沥者杜仲。

惊悸恍惚用茯神、金虎睛珠。

凡春加防风、升麻;

夏加黄芩、知母、白芍药;

秋加泽泻、茯苓;

冬加桂、桂枝。

凡用纯寒纯热药,必用甘草,以缓其力也;

寒热相杂,亦用甘草,调和其性也;

中满者禁用甘草。

经曰:中满勿食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