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简友广场心理

《关键期关键帮助》这六种爱,对孩子的成长没有益处!

2022-02-02  本文已影响0人  大爽儿的世界

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有时候,我们并不知道我们爱孩子的方式会伤害孩子。

大多数家长爱孩子的方式,基本是跟着内心的感觉走。父母往往把自己认为的爱传递给孩子,而实际却对孩子没有半点好处。

比如,有的妈妈会把所有的精力用在看护孩子上,甚至担心孩子跌跌撞撞走不稳当,整天把孩子抱在身上,导致孩子胆小,没有力量。而妈妈也因为长久的抱孩子而得了肩周炎。

这样的爱,对孩子是有伤害的。

《关键期关键帮助》把对孩子不利的爱归结为以下6种类型,对照一下,你中招儿啦吗?

1、公式化的爱

这种类型的妈妈内心有爱的想法,但往往不去修炼自己,无法找到内心深处的真爱,并释放出来。

这类型的妈妈会用一种想象出来的爱去爱孩子(往往来自于电影或者文化作品的影响)。

且陪伴孩子时,感觉像在完任务。因为我是妈妈,我需要陪伴孩子一段时间,以减轻自己的内疚感。

妈妈陪伴孩子时,往往会在游戏中担任主角,忽略了引导孩子从工作中找到乐趣。一旦认为陪伴孩子的时间到了,往往会不顾孩子正玩儿的起兴,把孩子丢给其他看护人。导致孩子像被惹馋了后,突然被拿走了好东西一样,心里非常的低落、不开心,失去了自己工作的兴趣。等待着妈妈再次回家陪伴。

这种妈妈的爱是索取型的。她剥脱了孩子工作的主角地位,从孩子身上吸收了能量,但却没有心力陪伴孩子,导致孩子心力不足,容易不断索取爱和物品或者遇到不顺心的事儿就大发脾气或哭泣。

这样的妈妈通常以下三种情况:

一种是工作太忙,对孩子心存愧疚,回来后,为了补偿孩子,就公式化的陪伴孩子一会儿。

一种是妈妈本身有隐藏的性格缺陷。担心自己陪伴孩子后,会把不良情绪传递给孩子。这种妈妈通常外表非常淑女,但如果发起脾气来,可能会歇斯底里。

一种是娇惯型的妈妈。这种妈妈把自己看成人见人爱,小鸟依人型的。他们没有心力呵护自己的孩子。

2、求助型

这种类型的家长通常从小被娇生惯养或者家庭状况比较糟糕,自己本身就惧怕有挑战性的环境。当认识到自己不自信,没有力量时,就希望有人能将自己保护起来,为自己抵挡风雨。

当成年人后,当意识到自己需要的保护无法被给予后,就会把这种强烈需要保护的欲望投射的孩子身上。往往认为孩子经历不了任何的风雨。

这类型的妈妈经常会抚摸孩子的头,并用怜爱、同情的目光看着孩子。喜欢抱着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温暖,但同时也限制了孩子用感觉器官去探索周围事物的机会。

这样的妈妈通常没有什么力量,也会把这种无力感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不愿意离开自己的身体。导致孩子没有什么心力去探索世界。

妈妈实际是在从孩子身上索取能量的。

这样的妈妈需要让自己快速成长,强大起来。只有自己更有力量,才能把力量传递给孩子,感染孩子。

3、焦虑型

家长的内心有过焦虑的伤痕或者生活中属于容易感到焦虑的人。这类家长本身就很焦虑。有了孩子以后,当孩子成了他们生活的重点后,自然会把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

这类家长会不自觉的要求别人和孩子达到自己的要求,以缓解内心的焦虑。

孩子稍微有个不开心或者掉眼泪,家长就各种担心并询问孩子是否被谁欺负了。

孩子常常在父母这样的引导下,会变得特别敏感,处处寻找自己作为受害者的证据。

时间久了,这种受害者的焦虑会进入到孩子的潜意识。表面上,孩子看起来没有什么,但焦虑会影响孩子的工作及生活,让孩子成长一个不被群体欢迎的人,且给人感觉脾气怪异。

4、仆人型

这种类型的父母往往把爱理想化了,想给孩子至高无上的爱,没有从平等的角度与孩子相处。

这种家长往往卑躬屈膝,把自己放在仆人的位置,而把孩子当坐上宾对待。一旦孩子出现什么不良情绪或者有什么需求,家长都会谨小慎微的满足孩子。

这会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并且喜欢以高高在上的态度与他人交往。不懂得体会他人的心情。往往在进入群体后,被他人厌恶,但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内心倍受伤害,变得自卑、畏缩或者蛮横霸道,不讲道理

家长的行为不仅会让孩子失去了有力量的家长与成长的导师,而且让孩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甚至随着年龄的增大,如果生活出现不如意,很可能会抱怨社会,成为啃老族。

5、偏执袒护

这类家长天天围着孩子转,孩子一旦有什么需求,立即出现在身边,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见不得孩子吃一点亏。

孩子被剥脱了自己面对各种困难的自我学习机会,变得依赖性很强,没有自信,畏缩。回到家后,很容易把自己在外面做不到的事情在家里展示出来,无视家长的权威,只对家长有依赖。

如果家长见不得孩子吃苦,竭尽全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实际是害了孩子。

因为孩子毕竟要走向社会,接受各种各样的考验。如果孩子缺少应对困难的能力,孩子就会缺乏信心和勇气,表现出畏惧的样子。而一旦回到家,就想做自己在外面做不到的事情。这样的孩子依赖性非常强,而且会把自己的失败归于别人的名下。

这种孩子往往会自夸或者目中无人。

6、过度保护

很多家长往往意识不到自己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比如:担心孩子磕着碰着,不让孩子骑自行车;拒绝让孩子参加对抗性的运动;时刻提醒孩子各种危险性的存在,不让孩子跟陌生人说话……

这样孩子,即使没有什么大事儿出现,也经常会紧张不安。除了自己的家人,对其他人都存在怀疑的态度。

这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会导致孩子谨小慎微。感觉这个世界处处充满着危险。稍微有点风吹草动,这样的孩子就会焦虑、紧张,每天活在担心中。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爱。了解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并给予孩子有效的帮助。

正确的爱才是最好的爱

爱是一种决心,决心等于意图加行动。

让孩子人格完善心理健康的意图,加上所有为达到这一目标的行动,等于我们对孩子正确的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