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孤独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当我们在谈论孤独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一个人的成长注定伴随着孤独感,如果说每个人的每个阶段性的成长都有一条明确的分界线的话,我想那条线必然是孤独。第一次在深夜里辗转难眠,第一次躲开人群失声痛哭,第一次身处热闹聚会却默默坐在角落一言不发,那种深入骨髓的刺痛,仿佛是一个魔咒。
让我觉得最奇怪的是大多数人始终相信孤独是可以化解的,通过忙碌来填满孤独的时间,或者通过情感掩盖孤独的声音。但其实,时间的本质是孤独,情感的本质也是孤独。如果把时间放大来看,它是永恒的,是静止的,是无限的,而人是有限的,在浩瀚的时空里我们的一生像是一秒的闪光,然后永久地熄灭在宇宙里,用尘埃来形容宇宙中的人类,都太奢侈了。
当孤独的人带着某种侥幸心理渴望借由忙碌来消耗孤独那就太可笑了,被消耗的只能是我们自己,而孤独,始终存在,它像是一个影子,冷眼看着我们在烈日下狂奔,等待我们筋疲力尽之时再提醒我们,它始终跟在我们身后。
而情感就更无法解决孤独了。如果把情感大致分为亲情、友情、爱情三类,那么亲情大概是世界上最悲凉的情感模式,从孩子一出生,就与父母必然走向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孩子与父母终将目送彼此的背影,眼睁睁看着彼此远去。从孩子与父母第一次交流开始年龄的差距与时代的更迭就已经在这段名为亲情的关系里埋下了‘代沟’的伏笔。
也许很多人这辈子第一次感受到孤独就是因为这份代沟,那些对于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开始对情感产生某种制约,不被理解成为孤独的起源。进入青春期,任性,叛逆成为父母眼中的问题,而对于孩子而言,那些都只是在确立自己的存在感与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孩子渐渐成为大人,而大人渐渐变老,那条道路上的孤独感会愈演愈烈,孩子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人生,面对自己的孤独与无奈,而这件事本身,也彻底打开了父母的孤独之路,他们渐渐老去,失去好奇与热情,眼看着子女消失在自己的眼前,眼看着一个个老友相继离世,知心的人越来越少,可聊的事情也日渐单一至重复,对于死亡的恐惧,无人敢言,孤独成为时间最得利的帮凶。
友情则是世上最常被用来抵抗孤独的情感,但友情之所以可贵,就是因为惺惺相惜的两人始终保持着某种恰如其分的距离,不如亲情那般不可斩断,不如爱情那般日夜陪伴,有时彻夜长谈,有时三两年见上一面都难。追溯回友情的起点,那个决定他成为自己挚友的那一刻,有谁是为了用他来排解孤独的呢?朋友,只是在这个偌大世界里的两个渺小同类,用共同的兴趣,共通的审美,彼此理解,相互支撑,成为彼此生命里必不可少的一个支点。当我们在人海里窒息,一个电话,一个简讯,朋友就会赶来,即使身在万里外,可那颗倾听我们的苦楚的心就在电话的那一头,朋友陪伴我们度过最难熬的日子,可孤独仍旧无法分担,在你心里那个不被理解,无法言明的部分始终只能留给自己,因为你非常清楚,每个人都是这样过来的。能说出来的孤独,都不是真的孤独,都不是深层次的孤独。
爱情更是如此,当我们褪去热恋时的强烈与盲目,孤独就悄然而至,以你无法察觉的方式隐身在你的周围,当你的爱情一旦出现问题,它就会突然献身吓你一跳。恋人的无理取闹,恋人因怄气而提出分手,恋人对你的梦想从指点过度到指指点点,你会愤怒,会失落,甚至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绝望,但仔细剖析就会发现,这些情绪都是孤独的化身。因为不被最亲近的恋人关爱而孤独,因为不被最亲近的恋人体贴而孤独,因为不被最亲近的恋人理解而孤独,这些感受就像是孕妇的阵痛,伴随着恋人们度过那个难熬却关键的时期。当爱情进入婚姻,婚前两人的差异会愈发明显。结婚并不能解决任何恋爱时的问题,婚姻只会带来更多更复杂更无解的问题。
我曾无数次在晚归的路上看见许多熄火的轿车里坐着一个中年男人,他们有的在车里抽烟,有的用手机看着新闻,甚至还有些男人什么都不看,就那么呆呆地坐着,一开始我不解,甚至以为他们只是在等人,直到有天我发现自己的父亲也这样坐在车里时才不禁心里一紧。我打给一个年长的朋友想要获得解答,朋友告诉我,有时生活真的太拥挤了,需要留一份孤独给自己喘口气,车子就是男人与孤独相处的最后一个空间。女人也是如此,跟姐妹聚会聊几句闲篇儿,一个人看一场电影,窝在沙发里看一本小说,泡一个舒适的澡,无论是在人群里孤独,还是一个人与孤独相处,都是生活里必不可少的舒压方式。曾有一个早早结婚的学长告诉我,夫妻啊,天天吃在一起,睡在一起,但总会有那么一个瞬间,你突然发现枕边的那个人既熟悉又陌生,那种孤独时刻提醒着你,每个人都注定是独立的个体,无论多亲密的关系,多亲近的距离都无法填满孤独的缝隙。
有时我们必须要扪心自问,既然孤独始终存在,或者终将如期而至,我们又何苦要去阻拦它的出现呢。漫长一生里我们总是需要那些自问自答的时刻,孤独反而是最好的解药,给我们勇气与指南。可孤独到底有多少种呢?
我尝试着给孤独分类,大致分为精神上的孤独与环境上的孤独两类。
精神上的孤独又可分为:你的孤独是因为你的境界高于其他人造成的无人理解以及你的境界低于其他人,造成的无人理解两大类。前者的孤独感有时反而会演化成一种优越感,大多数人都高看自己一点,只要那份孤独造就的优越感没有进而衍生成为一种炫耀欲,以及刻意营造某种外在的孤独状,就无需解决,甚至根本也无法解决,自古以来,强者总是因为忍受了常人忍受不了的孤独才体会到高处不胜寒的苍凉。而后者,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明确感受到无人理解的孤独,但这种无人理解其实更像是无法理解他人,这种孤独只能通过不断的自我提高来进行自我救赎。另一类,当他的境界明显低于周围大多数人,其实基本感受不到强烈的孤独感,反而自得其乐,活在自己构建的小小世界里。换句话说,宅在家里的人并不孤独,反而是走在人群里,更容易产生孤独感。
环境上的孤独基本分为:离家太远,缺少朋友,没有伴侣。这些都可以通过人为的努力改变,搬回家住,或者接父母来身边,多交朋友,或者经常联系老友,等待缘分或者寻觅合适的伴侣,但请注意,就算一切都改变成自己满意的现状了,孤独依旧存在。亲情,友情,爱情,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彼此之间始终留着一段恰如其分的距离才能成为长久的良性循环的情感。
人和人之间总是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就像吃料理,我们偶尔沾一点芥末,很美味,但是如果直接把所有芥末全部倒入料理中搅拌均匀再吃的话,恐怕剩下的就只有被呛出的眼泪了。亲情,友情,爱情亦是如此。
嘿,你有没有这样想过,有些孤独是从你撒谎开始的,当你身边那些真心关心你的人问你,怎么了?你总答上一句,我没事。这种情况下的不被理解就怨不得他人了。有些浅层的孤独并不是源自于无法表达,而是因为你不会表达,甚至不想表达。
也许我们可以把孤独也比作芥末,少了,人生缺少滋味,味蕾缺少刺激,少了那么一份醒人的体验。多了,情绪被辣出眼泪,生活里最真实的,多样的味道被浓烈的孤独感所掩盖所笼罩,人性如吃多了芥末的舌头一样开始麻木。这都不是我们所想要的。
近年来常常有人把孤独神圣化,精英化,试图区分,寂寞与孤独的区别。
但其实我以为孤独并不比孤单,寂寞,更高级,
人类发明词汇,命名一切,定义一切,但其实你心里究竟在烦恼些什么,只有自己最清楚,
抛开所有杂念与规则,孤独也不过如此,不刻意营造孤独,也不刻意逃避孤独。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孤独的总和。
会幻想,会揣测,一时不舍,一时不得。
但人生无非选择,选择孤独就享受孤独的片刻
选择快乐,就绕开那些曲折,找到属于自己的极乐。
一朵花,孤独吗?她的身边围绕着绿叶,虽是同根生,却有着不同的属性,如果你是花,就安静的开,潇洒的谢,散发你的香,自然会有蝴蝶来与你共舞,努力生长吧,野蛮生长呀,哪怕只有一毫米,也更接近太阳。
孤独的人未必要寻找到同类才不孤独,有时接触不一样的人才会让生命获得新的滋味,成全自己的成长。
只要你的孤独,并不是来自虚无,那就不可怕,未来就算荆棘满路,你也永远拥有勇气与期待可以重整旗鼓。把所有不好的情绪就当做生命里的感悟,可以停留,甚至逆流,但还要记得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