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言师语

《写作通论》学习笔记(一)

2019-07-31  本文已影响68人  仁则
《写作通论》学习笔记(一)

 

        《写作通论》学习笔记 (一)

                    ---- 写作应有的态度

    学习写作以来,一直没有写出满意的文章。今年三月份的时候为自己的写作定向在散文,所以就想边学习散文写作的知识,边读经典散文,边学着写。几个月下来,越发的不满意,觉得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充其量就是随笔,不伦不类,而且是“快餐式”写作。这不是我想要的。

      不是急功近利,也知道要给自己一个过程,但是找到正确的路径是首要的。自省的结果是从老老实实学习写作文开始,找出三十年前的教材《写作通论》重新学习,读其文,领其要,悟其道。

 

《写作通论》学习笔记(一)

    《写作通论》是已故北师大中文系教授 刘锡庆 先生主笔,成书在1983年。刘锡庆先生一生致力于“写作学”的研究与教学。文字朴实,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读起来就像听一位老先生耐心耐烦的给你讲道理,带着他的期盼。

      应当对写作抱有什么样的态度?是有志于写作者首要的题目。

      作者有这样一段话:鲁迅说“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别诸弟三首》)会不会写文章,文章写得好坏,不要怨“天”,也不能尤“人”,全在自己努力。郑板桥说得好:“精神专一,奋斗数十年,神将相之,鬼将告之,人将启之,物将发之。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题画》)奋斗可以改变“天分”的不足,可以增长后天的才干。

      写作要有这样的态度就会静的下心,沉得住气,不怕吃苦受累,有勤学苦练的劲头,保有旺盛的写作热情,写出好文章是迟早的事。鲁迅先生是一代宗师,他说自己写的文章,哪怕是极短小的杂文,都是“绞尽了脑汁”,用“血”和“生命”所换来的。

      刘锡庆先生强调“写作,它总是按习惯进行,总是表现着某种习惯”。所以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很重要,是在开始学习写作打基础时期就应当认识到的,因为,“好习惯养成了,终生受用不尽;坏习惯染上了,改起来也很难”。

      应当养成哪些良好的写作习惯呢?

      作者在书中说,“一开始就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如平素注重积累材料的习惯;认真构思谋篇的习惯;事先拟制提纲的习惯;写后反复修改的习惯;讲究‘文面’、书写的习惯等等”。对照这些“好习惯”,自己在构思谋篇上做的差,日后的学习和练习要着力改进。

      刘锡庆先生还说,“文章写得好,每人的得力点并不完全一致”。“写作既有‘综合性’,那么,被综合的各因素之间的比例,对于每个人来说,就不会完全一样”。

    作者分析了几种情况。

    第一,很多人得力于阅读。

      作者列举了几位文学大家读书之于写作的例子,其中很形象生动的是已故老作家冰心的故事。她七岁就读完了《三国志》,十一岁前读完了《水浒》《聊斋志异》《滑稽外史》《块肉余生述》《西游记》《天雨花》《再生缘》《儿女英雄传》《说岳》《东周列国志》《封神演义》《红楼梦》等等。在《冰心全集·自序》中,她写道“这时,我看书看迷了,真是手不释卷。海边也不去了,头也不梳,脸也不洗;看完书,自己喜笑,自己流泪,母亲在旁边看着,觉得忧虑;竭力的劝我出去玩,我也不听。……”。冰心先生一生写了那么多好书,和她博览群书,广为借鉴关系密切。巴金把《古文观止》上的两百多篇文章背得很熟。他在《谈我的散文》中写道“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能慢慢地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能慢慢摸到文章的调子。……这两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我后来写了二十多本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系。”这些文学大师的经历说明读对写的影响就是如此之大。

      第二,有些人得力于深厚的生活积累。

      作者说,这叫做“行万里路”,就是要“广闻博见,以求阅历丰富”。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写作之前不一定是熟读了许多的名作。新凤霞是知名的评剧演员,文化程度不高,可她写的《回忆录》,是“很清新动人的”。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生活积累深厚,阅历丰富。

    第三,有些人得力于多写多练

      作者说,“他们的生活积累和阅读书籍都不一定很多,但就是勤苦练笔,‘手不停挥’写了再写,改了再改,坚持不懈,同样也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古谚说“习伏众神”,多写才能“熟”,多练才能成功。

      第四,有些人得力于思想和理论、知识的修养。

      作者说,“特别是善写论说文、杂文、学术性论文的同志,至少应是以此而取胜,以此而见长的”。

      作者分析了提高写作水平的几个因素,是为了强调其复杂性,途径的多样性,“目的在于使大家分析自己的现状,认清自己的优长之处和欠缺之处,以便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以便能集中才力,较快‘突破’,更迅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作者同时强调了,写作诸因素也“不能把它们对立、割裂开来。某方面可以突出一些,但别的方面也不能太差”。

      以上是近日学习《写作通论》的收获,较之之前的学习,体会深入了不少,我想是因为在践行写作的关系吧。

    写中学,学中写,其乐无穷。

《写作通论》学习笔记(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