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咖啡馆》莎拉·贝壳韦尔
在“清明上河图”式的存在主义画卷中,寻找那杯杏子鸡尾酒
一个给我感觉是集zhuangability 大成者的书名,偶尔看到一眼就觉得非买不可。试图在厚得可以当枕头的自由和存在里,寻找那杯听起来很美妙的杏子鸡尾酒。在第十三次犹豫要不要倒一杯梅子酒顶档,而仍旧不决之后,总算是收心翻开正文。凭借我仅能记住的两三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名言,向前进。
作者莎拉把于“存在主义”有关的人事物囊括进了书里,一百多页的人物谱,注释和参考书目,写得波澜壮阔,看得眼花缭乱。我刚开始觉得这是一本把”存在主义“当主角的小说,而后又觉得,”清明上河图“式的存在主义年代画卷更为贴切些。你可以看个热闹,但你非要从里面挖出密码来,也随意。
第一章,是“存在主义”的墓志铭,用简短的文字概括了它的一生,毁誉兼具。简言之,“先生,存在主义,太可怕了!”
至于何谓可怕,见仁见智。我始终坚持的一个观点就是,所有事物,包括人,都有其两面性,窥一斑不见得能知全豹。
第二章,回到从前,这是存在主义还不是它。所以,“存在主义”上山学艺去。回到事物本身,见见现象学家。
第三章,继续师字辈的秀场。小魔法师海德格尔把我们带进对存在的困惑里。
第四章,有趣的人有趣的思想,在特定的动荡社会环境中。
这一章的海德格尔的际遇与变化令我想起了冯友兰,也是大师啊。
第五章,幻觉,关于偶然性的洞见。艺术之必然性和自由的顿悟。
波伏娃和萨特,两个不一样的存在主义代表。
第六章,烽火情缘,苦情戏总免不了这一遭。“二战”里的文稿保卫战。
第七章,俘虏的精神自由。
解放带来了新世界,新的舞台在招手,谁敢上去,就是谁的。存在主义进入了疯长期。不但“长”,而且“疯”。
第八章,破与立。放开,泰然任之。
战争改变了一切,对每个人来说都是。
第九章,应用存在主义
波伏娃的《第二性》
萨特的《文字生涯》的告别,对修正思想,使之进一步成形的告别。
第十章,梅洛·庞蒂的舞蹈,在”世界之中存在“。
第十一章,存在主义争论中的未来,“电车难题”的解决方案比拼。
我赞同战后的世界面对的难题属于“电车难题”的变体,每个人选择的方法不同,互相交叉作用,利弊如何衡量?
存在主义的激进反抗。
第十二章,作为评论者的革命者,局外人和寻求真实性的人。
存在主义对女性自由运动,阶级壁垒的瓦解,同性恋权利,反对种族主义和反殖民斗争的影响。
你的阅读会影响你的生活:20世纪五六十年代,存在主义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情况,比任何其他现代哲学更能证明这一点。
第十三章,“一旦让我开始,我就不会停止”,电视里学来的一句滚石乐队的歌词,很存在主义。
第十四章,沉思繁盛,感谢老祖宗,让我们拥有“后代的优越感”。
雷蒙·阿隆形容学生时代的萨特:
“一旦他开口说话,一旦他的学识抹去了他脸上的粉刺和浮肿,他丑陋的外表就消失了”——
这句话比“人丑就要多读书”悦耳多了,为此我决定双十一买一件高领毛衣!
思想很有趣,但人更有趣
存在主义的先驱尼采和克尔凯郭尔
思想:反抗和不满情绪,创造了存在的一种新定义——选择,行动和自我肯定。
人:尼采和克尔凯郭尔都是个人主义者,天生就是持反对意见者,致力于把人搞得不舒服。
萨特从现象学开始:这是一种把哲学与日常生活经验重新连接起来研究哲学的方法。
思想:回到事物本身——胡塞尔
无需理会智识的杂乱,只需关注事物,让事物向你揭示自身即可——海德格尔
人:谈论这杯鸡尾酒(或任何你正在、想要吃,看到,感受到的东西),然后从中研究出哲学来。
儿子:现代存在主义。
到这里我对书名的初步理解,是作者对萨特的“现代存在主义”长长的形容词:德国现象学的方法,结合着更早之前丹麦哲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以及其他思想,又装点了一位独特的法国调料——他自己的文学感染力。
这是萨特这位鸡尾酒侍者调制出来的杏子鸡尾酒。
萨特思想的主题:获得自由意味着什么
回归萨特的哲学主张:存在先于本质
萨特的存在主义的暗示:“只要你一直努力,那就有可能获得真实与自由。”
萨特存在主义的明示:“没有任何划定的道路来引导人去救赎自己;他必须不断创造自己的道路。但是,创造道路,他便拥有了自由与责任,失去了推脱的借口,而所有希望都存在于他本身之中。”
从以上看来,他的言论很适合用来洗脑,用积极一些的言辞形容,就是具有励志特征。从言语相似度出发,或许我可以这样想,近年流行的鸡汤文学,不管是补还是都,其本质上可以算是存在主义的延续?
番外:长歪了的“存在主义”——叛逆,违抗,时髦等的代名词。
这个其实不能算是番外而应该是正剧。自由和散漫是连在一起的,难免有人会跑偏。
**********
胡塞尔:“一种全新的看待问题的方式十分必要“——一种引领我们一次又一次回到我们研究课题的方式——”以便于看到我们眼前的是什么,去分辨,去描述。”这是现象学的一个完美定义。
很多哲学家最后都会走向唯心,胡塞尔也不能免俗,所以呢,记住下面这三个词就好了。
描述,现象,意向性
**********
海德格尔:存在本身并不是存在着
我将之理解为“白马非马”,我觉得有相似之处。
*********
波伏娃:享用所见的一切事物
萨特:毫无负担地在人世走一遭
我相信很多人与我一样,想二者兼具,哪能办!
*********
萨特在危机的焦虑中,“渴望一种哲学,这种哲学不仅仅会是沉思,更是智慧,是英雄精神,是神圣。”。
遇到难题,总是会幻想一下标准答案就在眼前的美妙。
觉醒的人,是一个有目的地去做事,而且对所做之事的意义充满信心的人,是一个真正自由的人。
*********
梅洛·庞蒂:“我们存在中那些限制我们的方面,同样也让我们与世界产生了联系,给予了我们行动和感知的机会。它们是我们成为我们之所是。
**********
无论争的是哪个,你都必须把抽象的价值与那些私人、个体和迫切的情况放在一起权衡。你必须决定什么才最重要:就在你面前的这个人,还是你的选折可能对未来某群人产生影响。我们的每位思想家在解决这个难题时,角度都不大相同——有时候,同一个人会在不同时期内得出不同的结论。
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用那么复杂。
**********
萨特:“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现自己既是受害者,也是刽子手。”
很矛盾的真相。
*********
沃尔海姆:“它把现象学从我们身上夺走了,可一旦品尝过现象学之后,我们已经对它产生一种无法放弃的渴望。”有过对世界的经验,有过意向性之后,我们想永远将其继续下去,因为对世界的经验就是我们的本质。
这是给离去的人们的悼词。
*********
人类的复杂性和这个世界不断变化的实质,愤怒和活力,以及“云上硫磺色的天空,紫色的冬青,列宁格勒的白夜,解放的钟声,比雷埃夫斯港上空的橙月亮,沙漠里升起的红太阳”——还有生命中其余那些美轮美奂,如磷光一般闪耀的繁盛,只要我们有幸能够体验它,它就会继续向人类展现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