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为啥吃嘛儿嘛不香了
#《中医常识》#
人越老越会怀念家乡的饭,为什么?因为从小形成的饮食习惯是不会变的。
学得越多,总觉得营养要均衡,定时要吃饭,摄入各种食物,通通塞进身体,到头来还是有这样那样的病。小时候就是吃些菜园里的小菜,吃些大自然的天然野果零嘴,也没有喝牛奶,也没有吃大鱼大肉。秋收后的新米也能干上一碗白米饭,不需要吃菜,感觉那饭是勾人的馋虫,一直香到五脏六腑。
动物怎么吃东西,狗没上过养生班,它为什么吃得那么健康?你们发现没有,狗在吃东西前先去闻,闻着合适才吃。现在很多人都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子根本就没有嗅觉,一拿起菜、肉就想到书上说含有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这样吃饭是活在意识层面。真正吃饭是要触动内心的,吃着东西有很幸福的感觉,吃了一块肉觉得生活太美好了,我们现在活得都不像人了。
西方营养学认为肉和肉没有质的区别,只有量的区别,比如鸡肉和猪肉的区别只是蛋白质、脂肪、瘦肉、肥肉含量不同,不承认有质的区别。而中国古人认为鸡是天上飞的,阳气特别足,火特别大,小孩不能吃,一吃可能就会嗓子疼,适合产后虚弱的人;普通人怎么吃鸡肉?鸡是热的,弄点寒凉的蘑菇,做小鸡炖蘑菇,人们吃了就没事,嗓子不会疼。现在人们怎么做鸡?麻辣鸡丁、辣子鸡翅、变态辣烤鸡翅。
以前北京有句老话叫“力把儿吃饭,给嘛儿吃嘛儿”,“力把儿”是指那些扛大包、卖苦力的人,他们应该是地位较低的人,特点是干完活收工,人家做什么就吃什么。我发现现在很多有权、有钱的人都和“力把儿”一样,下面的人送他什么,他就吃什么——给嘛儿吃嘛儿,完全不懂自己是什么样的身体,有什么需要,到什么季节,生活在哪儿,该吃什么。
我们后天受到的教育对先天是不是一种伤害,是不是一直活在拘束和压抑中,是不是总是在用后天的意识矫正自己内心的想法。如果是那样的,这辈子想活得痛快点,还是得用意识去随心。了解自己的身体,然后有一个了解自己身体的大夫,一个就够了。
认是肉眼看到的,识需要抽象的思维,认识形成了知,加个“日”形成了智,这都是后天能培养出来的东西。但神农尝百草就不是这三个了,是味觉、触觉、嗅觉,因此开设的课程还有茶道课、香道课、饮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