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小学劳动教育指导手册

2020-05-14  本文已影响0人  临朐0564杜爱萍

潍坊市小学劳动教育指导手册

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为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校、教师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劳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意见》(简称《省意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取了困扰学校、教师的五个层面、18个问题,研究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指导意见,供基层学校、教师们参考。

    一、课程目标

问题1:劳动教育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意见》明确了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劳动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二是劳动精神。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三是劳动能力。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四是劳动习惯。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问题2:如何架构学校劳动教育的目标体系?

答:学校劳动教育的目标体系,是对劳动教育总目标的校本化,应立足学校实际,体现学校的特色和个性。架构学校劳动教育目标体系需要注意如下三点:一是要与学校育人目标相结合。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育人目标,劳动教育也是学校育人的重要载体,所以,在架构学校劳动教育的目标体系时,要从学校育人目标的角度,考虑劳动教育应该承担的责任;二是要具体设计各年级(年段)劳动教育目标。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把劳动教育总体目标分解到各年级(年段),体现年级(年段)特点,并做好年级(年段)间的衔接;三是要体现目标的现实性与层次性。学校劳动教育的目标,必须要立足学校实际,注重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是可以评价的。学校劳动教育的目标,既要有针对具体劳动内容方面的目标要求,更要有高于内容的观念、精神、习惯方面的目标要求,体现目标的层次性。

问题3:如何提高主题劳动课程的目标质量?

答:主题劳动课程是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个课程“单元”,保障每个课程“单元”的质量要从提高每个“单元”的目标质量做起。要提高主题劳动课程的目标质量,需要注意如下三点:一是要运用结构化思维。要系统考虑宏观的劳动教育的总目标、中观的学校年级(年段)劳动教育目标,最后微观的设计一个主题劳动活动的目标,形成目标的严谨层级和科学结构;二是要突出学生立场。一个主题劳动活动的目标最后要变成学生的学习结果,所以,这个“目标”设计的好不好,关键取决于它受不受学生欢迎;三是要科学叙写目标。目标是主题劳动教育的核心,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活动的评起着一致性的指导作用。所以,要高度重视目标的叙写,确保清晰、科学、可实施、可评价。

二、课程内容

问题4:选择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劳动教育的内容有很多,但是,并不是内容越多就越好。对于学校来说,应该对繁杂的劳动内容做好选择。在此项工作中要遵循如下四条基本原则:一是基于目标原则。学校劳动教育的课程内容必须要与课程目标相对应,应该基于目标选择合适的劳动内容;二是基于学情原则。要充分了解学情,选择那些学生感兴趣的、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三是基于资源原则。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与资源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劳动教育资源开发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四是基于实践原则。无论什么样的劳动内容,都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问题5: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可划分为哪些领域?

答:《意见》中有三处地方对劳动教育的课程内容领域做出了说明:一是重点参加三类劳动。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二是小学年级间有所侧重。小学低年级要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小学中高年级要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三是体现时代特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问题6:学校在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内容时要避免哪些误区?

答:学校在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内容时,往往容易陷入三个误区:一是注重数量忽视质量。劳动内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它们既能够充分吸引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应该成为劳动教育课程目标的有效载体,促进学生劳动观念、精神、能力以及习惯的养成;二是偏重一隅忽视整体。比如有的学校非常重视校内或家务劳动,但却忽视了社会劳动或创新劳动,等等;三是常态有余创新不足。比如多数学校关注日常常见的劳动,却对当下或未来新型的劳动内容关注不够。这些“误区”都是应该尽量避免的。

三、课程实施

问题7:如何提高主题劳动教育活动的质量?

答:劳动教育,质量第一。要提高主题劳动教育活动的质量,需要教师努力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劳动准备:要提前做好各种准备。比如:备好课、准备好劳动用具、提前熟悉劳动场地等。不打无准备之仗,不让劳动教育成为随意而为的结果;二是劳动计划:要让学生明确本次劳动活动的目标、要求、步骤等。学生是劳动者,是劳动教育活动的主体,要把劳动变成学生自己的需要;三是劳动过程:要保障学生参与劳动的时间和空间。《意见》强调: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所以,我们要彻底摒弃以下顽疾:说嘴子、摆样子、花架子、一阵子。要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要用心捕捉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而恰当的指导;四是劳动结果:要对照本次劳动的目标搞好总结和评价。评价不仅是针对劳动的结果,更应该贯穿劳动的全过程。评价者不仅是教师,还可以是家长或其他指导者,更应该是学生自己。评价结果不仅是区分学生劳动表现的优劣,更应该为改进教和学提供依据。

问题8:如何开发利用好校内外劳动教育课程资源?

答: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土壤,好的课程离不开丰富而优质的课程资源。在开发与利用劳动教育课程资源方面,有两条基本策略:一是广开思路。《意见》指出:农村地区可安排相应土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城镇地区可确认一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作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实践场所。《省意见》指出:要建立健全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利用与校际间共享机制,有效利用各级各类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研学旅行基地、校外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以及区域内的风景名胜等各种社会资源,创造条件保障课程实施;二是精选匹配。课程资源的价值,在于实现课程目标。所以,学校、教师要根据劳动教育的目标,精选合适的课程资源,让课程资源与课程目标相匹配,并逐步完善学校年级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库建设,以方便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

问题9:如何合理地安排劳动教育的时间?

    答:关于劳动教育的时间,《意见》中明确规定: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自主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省意见》中也明确规定: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课时中,安排一半以上时间采取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方式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各学校在保证课时总数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分散或集中安排课时,相关专题活动可以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融合实施。小学三年级以上可设劳动日,每月一次,也可设劳动周,每学年一次。综上所述,劳动教育的时间安排可分为三类:一是固定时间。每周不少于1课时,可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二是弹性时间。学校可以安排一定的课外或校外时间,引导学生开展劳动活动;三是集中时间。可集中安排劳动日、劳动周活动。

    问题10:如何合理安排劳动教育的师资?

答: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质量,关键取决于教师。《意见》指出:要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为学校配备必要的专任教师。设立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荣誉教师岗位等,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省意见》指出:要加强中小学师资建设,配足配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建立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任教师,其他各学科教师要全员参与,分工协作。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聘请家长、校外活动场所指导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社区人才资源作为兼职指导教师。

    问题11:如何最大程度的消除劳动中的安全隐患?

答:《意见》中指出:要多方面强化安全保障。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鼓励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保障劳动教育正常开展。各学校要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特别是辐射、疾病传染等,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四、课程评价

    问题12:劳动教育课程评价应重点关注哪些指标?

答:《意见》指出:要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可靠。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由此来看,劳动教育课程评价应重点关注两大指标:一是学生参与劳动的过程性指标,比如:劳动中的态度、参与的时间等;二是学生取得的劳动结果性指标,比如:劳动技能、劳动作品、劳动价值(观念、精神、习惯等)。

问题13:如何正确认识劳动教育评价的作用?

答:劳动教育评价活动,就是对学生参与劳动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的评价,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明确学生在劳动教育活动中的发展状况。通过劳动教育评价,可以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劳动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由此得到每个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状况;二是明确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质量状况。通过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状况,对照劳动教育课程的目标,看哪些目标达成度高?哪些目标的达成度低?从而对劳动教育课程的质量状况做出客观评价;三是为及时地改进教和学提供依据。劳动教育评价活动要贯穿劳动活动的全过程,并籍此反映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状况以及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质量状况。在此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教和学的改进。

问题14:如何设计并实施劳动教育活动的评价?

    答:开展有效的劳动教育活动评价,需要做好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设计高质量的评价活动载体。所谓评价活动载体,就是有利于表现学生劳动素养(劳动态度、能力、价值体认等)的活动或作品。这样的评价活动载体要基于劳动教育课程目标去进行设计;二是设计科学的评价标准。针对学生在评价活动载体中产生的种种表现,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要设计出具有区分度的评价标准;三是学生也是评价活动的主体。评价活动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家长以及其他劳动教育指导人员,更应该是学生自己,他们是当然的评价活动主体。

五、课程管理

问题15:如何做好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顶层设计?

答: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管理,提高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质量,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做好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顶层设计——课程纲要的研制。纲要内容主要包括: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以及管理等各项要求,全面、系统阐述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重要主张。关于如何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可以参考前面的相关问答。在研制学校总的课程纲要的基础上,各年级还应该研制年级课程纲要(课程实施计划)、学期课程实施计划等。做好这些工作,就可以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管理的顶层设计,杜绝随意性。

问题16:如何提高学校劳动教育教研水平?

答: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劳动教育属于新生事物,所以,学校更要特别重视对劳动教育课程的研究,提高学校劳动教育教研水平。要突出做好如下三方面工作:一是组建一支稳定的教研队伍。组长由一名事业心、业务及组织能力强的人担任,成员包括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二是加强对教师劳动教育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三是深入开展基于问题的研究。要善于从劳动教育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开展问题研究,并把研究的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这样反复迭代,促进学校教研水平的持续提高。学校要高度重视这支新生的劳动教育教研队伍,从组织领导、业务指导、资源配置等方面予以倾斜。

问题17:劳动教育如何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

答:《意见》指出: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省意见》也指出:要统筹学科融合。要坚持与各学科教育教学融合推进,积极推进跨学科实践教育,结合学校发展特色和课程建设计划,对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进行组合、优化和再开发,建构具有地域及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要在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培养,在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训练,在其他学科教学和团队活动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问题18:如何让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答:《意见》指出: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社会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省意见》也指出:要统筹家校共育。要坚持校内外相结合,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专题的实施方法,提升教育效果。要鼓励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要加强家校合作,转变家长对孩子参加劳动的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成为做好劳动教育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协助者。要定期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和美化,普及校园种植,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开展养殖。大力开展劳动实践类社团活动。要积极组织开展校外劳动,加强与社区、村(居)联系,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和其他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学工学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