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历史有意思人物

如果乾隆发动改革,会面临哪些阻力?他会成功吗?

2018-09-21  本文已影响3人  呼噜读史

说起乾隆发动改革可能面临的阻力,有必要先提一下,鸦片战争以后,以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为核心,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晚清中兴名臣为骨干的洋务运动,所面临的阻力。

如果乾隆发动改革,会面临哪些阻力?他会成功吗?

洋务运动的本质是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技术性改良,核心内容包括引进科学技术、发展近代工业、建设基础设施、推行新式教育、打造新型军队等等,指导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按理说,这是一场清王朝为了自救而发起的自上而下的“外科手术”,应该能够得到统治阶层和既得利益群体的拥护才对。可在具体推行过程中,却是荆棘密布、举步维艰,到处充满了阻力,几乎所有主导者和参与者都背负了不同程度的骂名,累死、病死、气死、被骂死的皆有人在。

如果乾隆发动改革,会面临哪些阻力?他会成功吗?

总体上看,阻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清朝的洋务运动之所以失败的,因而在推行过程中,与历朝历代的改革相同,自然是处处碰壁。

封建时代中国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地主——佃农模式主导下的土地财政。作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代表,工商业在明清时期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体量偏小,不受重视,自发属性明显,依然属于小农经济的附庸,工商业从业者的地位不高,只不过是为了谋生而从事工商业活动。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可能像西方那样涌现出一系列划时代的发明与创新。洋务运动在不改变经济发展基本模式的前提下,只是硬生生地引进或者照搬西方的一些科技成果,然后强行在中国进行嫁接,水土不服是必然的结果。

如果乾隆发动改革,会面临哪些阻力?他会成功吗?

从经济角度来看,洋务运动只在客观上壮大了晚清的军事硬实力和人才软实力,对于自身经济的发展没有起到推动作用。总的来说,无法实现与当时中国经济基础的有机融合,是导致洋务运动处处碰壁、充满阻力的根本原因。

2、上层建筑。“辛酉政变”后,满清帝国实际上奉行的是“叔嫂共和”的统治体制,大体上以慈禧、慈安太后为主,恭亲王奕訢为辅,后来慈安暴毙,奕訢下台,则换成慈禧太后与醇亲王奕譞二元合作,“叔嫂共和”体制不变。慈禧太后生前身后骂名不断,污点很多,但客观地说,在统治的中前期,她还是倾向改良更多一些。后来人称晚清头号“岳不群”的康大圣人粉墨登场,一场失败的变法无甚实效,却触及慈禧底线,导致她迅速转向保守势力一方,改良也彻底走到绝路,只余革命能救中国。

如果乾隆发动改革,会面临哪些阻力?他会成功吗?

这是后话,就洋务运动而言,奕訢、奕譞等统治核心都做了不少推动工作,奈何这场改良先天不足,属于被外国侵华势力倒逼出来的,整个朝廷上下的贵族官员们多数没有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变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既得利益集团代表旧势力,怕利益受损,自然要横加掣肘;表面上附和改良的人,又大多数属于投机者,只想通过洋务运动攫取政治资本以上位。

故而,半个世纪的改良运动中,始终就是总理衙门那帮子人在劳心劳力,李鸿章、张之洞等寥寥数人摇旗呐喊,其他的要么评头品足,要么冷眼旁观。诸如晚清第二号“岳不群”翁同龢之类的假道学伪君子,则站在道德高点不时制造麻烦,雪中送炭不曾有,落井下石天天干,搞得李鸿章实在不胜其扰,最后只能冲着翁同龢爆粗口,说出那句后世的网络流行语——“你行你上啊”!到了最后,当最高领导慈禧太后都转向,庆亲王之流又忙着贪腐大发国难财之时,洋务运动还能动得了吗?

如果乾隆发动改革,会面临哪些阻力?他会成功吗?

3、地方支持。在“耶稣的弟弟”洪秀全下凡折腾前,满清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国家,地方对于中央的执行力较强。可太平天国运动主要活动范围都是大清最富庶的区域,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惨烈战争结束后,满清的“钱袋子”告急,但更严重的是,战时被迫赋予地方的财政自主权,战后收不回来了。有钱就有底气,有钱真的能为所欲为,地方从此开始“尾大不掉”,严重影响了满清帝国政令的执行力。

如果乾隆发动改革,会面临哪些阻力?他会成功吗?

洋务运动一开始在朝廷搞得风风火火,可到了地方却响应者寥寥,各地督抚皆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有利起早,无利请便,这就是洋务运动在地方面临的尴尬。官府之外,由于不少项目都属于烧钱迅猛的形象工程,对地方赋税作用不大,却难免要征用地主豪强的土地。地主们怨气冲天,明面上又无法对抗朝廷,为了弥补损失只能加大对佃户的盘剥力度,佃户们自然也是怨声载道。而城镇的中小工商业从业者,看到的是洋务运动中兴起的那些买办性质企业,压榨了他们的利润与生存空间,不心存抵触才怪。因此,洋务运动犹如无根之萍,不仅难以得到地方支持,反而处处充满了阻力。这也注定了这场改良运动的破产结局。

如果乾隆发动改革,会面临哪些阻力?他会成功吗?

回到乾隆阻力的问题,其实已经很明了了,连后世面临亡国威胁之时,改良都无法避免遭遇那么多阻力,在乾隆那种表面风光无限四海承平的年代,搞改良变法,我想这个阻力,可以将上述阻力统统乘以100倍,差不多就能得出答案了。至于最后的结果,还有任何悬念吗?

最后提醒一下,诸位喜爱的是《延禧攻略》中聂远扮演的“大猪蹄子”乾隆,而历史上真实的乾隆,远远没有那么可爱,比起前世的康熙、雍正,自私虚伪、爱搞文字狱、处处以“天朝上国”自居的乾隆,才是更加顽固不化的那个。如果真的在那个时代搞变法,乾隆本人就是最大的阻力。

如果乾隆发动改革,会面临哪些阻力?他会成功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