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漫长,请学会与焦虑为友
知识付费刚刚开始的那些年里,早期做知识付费的一批先行者都曾经被扣上过“贩卖焦虑”的帽子。时至今日,依旧很多人认为各种被“内卷”都是因为有人在贩卖焦虑,而那些贩卖焦虑的人,就可以借此机会收割一笔,甚至那些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级别的营销号,无一不在贩卖焦虑。
私以为贩卖焦虑无可厚非,毕竟我们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舆情的异动都有可能引来过度解读轩然大波。一方面我们本能抗拒这种“被内卷”“贩卖焦虑”,一方面我们无法不焦虑。中年焦虑,容貌焦虑、时间焦虑、知识焦虑……种种焦虑的背后是担心被时代抛弃,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
今天想聊聊知识焦虑这个话题。你有囤书囤课症吗?是不是每看到一个新知识的课程都觉得自己好需要,学完这个课程自己一定可以很厉害!于是忍不住下单,听完第一节课之后觉得还不错,等有空了一定要好好听,然后就没有然后。直到有一天突然需要用到某项技能,想起来好像在哪个平台买过相关的课程,哪个呢?怎么都想不起来。先来检查一下自己的手机,有几个学习APP?加入了多少学习型社群?关注了几个学习型的公众号?APP和公众号里的课程完成率100%有多少?没听过的有多少?社群有多久没有点开看过群消息了?
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产生知识焦虑的原因是:信息过载,过滤器失效,我们无法甄别信息的有效性,把自己变成了知识的容器,即使不停学习却没有实质性的成长。导致认知差的并不是我们的知识量,而是知识之间的关联程度。我们都知道:行为知之始,知行合一才是真知,知道做不到,没有产生价值的知识等同于无用,学过再多也是徒劳。知识最大的价值就是被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该如何通过记录和筛选建立知识体系呢?公众号笔记侠创始人柯洲的笔记课上给出了3条建议:
①建立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②建立知识与现实的联系;
③寻找事物背后的本质;
我们要用学习过的理论解释我们遇到的现象,并且要想办法用多种理论解释同一个现象,同时还要在行为中应用改变,遇到现象多思考本质,用学过的理论来解释。
生活中的各种焦虑我们根本无从消除,生而为人,只要在社会中就不可避免被裹挟被内卷,在焦虑面前我们要做的不是想尽一切办法消灭它,而是要学会和它做朋友。
岁月漫长,愿我们都能学会与焦虑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