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学技巧《散文的解读》——落半窗
散文,拥有着能够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特点。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其更是区别于诗歌、小说、戏剧,属于第四大类文学体裁。
散文,从字面意思来理解一下,“散”且“文”。
散文内容的特点之一讲求“散”,但是“形散而神不散”。“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作者在写散文时,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以此,散文又可分为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三大类。
其中,叙事性散文,是以叙事为主。其情节并不要求完整但是要求集中,叙事中的情感往往隐藏于字里行间。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
其次,抒情性散文,大多为借景抒情类。通过对周围所见景物的描绘来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时,情节简短。其突出的特点是具有强烈的抒情性。无论是直接表达情感还是触景生情,都带有浓烈的诗意,即使描写的是景物,也会赋予其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这类散文,通常更注重“文”,语言优美生动,多运用拟人及象征手法,寄情于景。
最后,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寄情于理,它摒弃的是浅薄,而是达到一种与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灵气往来的境界,我们从象征中获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畅快,由心灵的平静转到灵魂的震颤,超越一般情感反应而居于精神的顶端。
散文内容特点之二讲求“文”,即指“文美不失真情”。散文的语言清新,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
散文的鉴赏技巧同样值得学习。
分享以下五点:
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
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3.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联想的方式有:①串联式:如《猎户》"尚二叔→百中老人→董昆";②辐射式:如《土地》以"土地"为中心生发开去,写"热爱生活,保卫土地,建设土地";③假托式:如《白杨礼赞》;④屏风式:如《风景谈》。注意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到虚,这样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神韵,领会到更深刻的道理。
4.品味散文的语言
一大特色是语言美。好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茅盾的散文语言细腻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何为的散文语言雅致。一些散文大家的语言,又常常因内容而异。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的语言,锋利如匕首;《好的故事》的语言,绚丽如云锦;《风筝》的语言,凝重如深潭。体味散文的语言风格,就可以对散文的内容体味地更加深刻。
5.领会作品的内涵
阅读散文就要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像、联想和补充。把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融合在一起,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填补文中的结构空间。
本文声明——部分摘自360百科
落半窗,留一半给阳光,留一半给风雨,期待彩虹,期待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