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拆掉思维里的墙》助力找到人生新活法

2017-07-04  本文已影响0人  作女派
文/作女派

近期,朋友让我推荐有特色的励志书籍,我立马就想到了古典老师所著的《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

因为此书年轻人读起来会觉得很有力量感,不仅充满了积极地正能量,更是透过对生活或职场中的很多鲜活案例的分析、数据剖析,理论联系实际,让大家生动地理解他提出的不一样的观点,并直面当前年轻人普遍会遇到的问题,帮助找到正确答案,从而自愿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为获取成功奠定重要基础。

很多人之所以难以获取真正的成功,不是因为没有能力,而是在寻梦过程中,往往被堵在了用陈旧观念、僵化的思维所铸就的一堵无形的高墙前,以致于无功折返或者失望放弃本书累积了古典老师从新东方老师到创办“精英生涯”中所积累的很多感悟、实践和经验,总结的观点精辟、经典,读起来能让有志青年的你大呼过瘾的同时,真诚地去思考每一个问题背后的答案,很有生涯规划的借鉴作用。


这本书从买房,卖梦想的房奴开始写起,直击了年轻人最敏感的生活话题,关系到年轻人的奋斗轨迹问题,比如年轻人经常想的问题“这个城市里,我是不是要买房?怎样才能买到房?什么时候买?父母出不出钱?”

作者通过巴菲特和老婆苏珊的裸婚,和很多名人如马化腾、史玉柱、丁磊、马云、高晓松等先创业成功后再买房的大量案例,来论证了过早的购房者几乎与创业、转换行业和快速升职无关,得出了“从职业发展来看,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的观点。

古典老师的观点,让我想起了我老板的创业经历,他就是创业多年后才买房子,事业做得很成功,现在可以买好多套房子,买房子的本钱曾是他创业的基金。

古典老师还引用了高晓松老师的一句话“我不买房,全体天下都是我的,想住哪里就住哪里,买了房就只剩下一个角落是我的。”还有王石的“对于那些事业没有最后定型,还有抱负、有理想的年轻人来说,40岁之前租房为好。”

包括古老师还在书中列举了大量理论数据,比如美国人、德国人、比利时人、中国香港人的平均买房年龄,和他自己2003年开始由看房所思考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买的房子只能带来内心里的一点“安全感”,但典当了自己的奋斗梦想,这样真的值得吗?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张关于买房人与不买房人的详细开支对比表。让我不仅感叹作者的逻辑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想不佩服都难,观点的说服力大增。


除了房奴,还有职业安全奴隶、爱奴,还有作者列举了一个生活中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为什么美女多不认路?”

我们身边的美女确实有些不认识路,但是作者列举的这个A美女是著名地产公司的销售经理,平时的方向感还是挺强的,在工地去的她,不管楼房在什么地方,她都能告诉客户东南西北,只要走过一遍,她都能记得。那为什么A开车的方向感会时好时坏?那是因为,在M买车的第一天,就有很多人告诉她,女人是完全不认识路的,那怎么办?卖车的说,你还是买一个GPS吧,于是A就安装了。两个人的时候,刻有A的男友做人肉GPS,一个人的时候,就完全依赖GPS,于是A的方向感从此完全消失啦。

由此发现,能力等于天赋乘以时间,没有认路的时间,能力就接近零。同样,“女人不认路”这个信念让A的认路能力丧失,让她很不自信,认路的恐惧感也就产生。

我们的潜能也是如此,假如你开始就很信任它,它就越来越努力,会为你做更多的事情,成绩也会更多,反之,如果开始你就不信任它,去依赖别的物品,潜力就会远离你,在你需要的时候,也不会再来。你也许这样就会在某方面永远丧失自信,变成了安全感的奴隶。


作者在第二章的主题是“让有趣的生命扑面而来”,主要阐述了对事情的全情投入会让你变成一个有趣之人。

这里讲到了一个佛家关于投入的禅语故事,说的意思是,如果吃饭的时候就吃饭,喝水的时候喝水,那就是禅。不过很多人不是的,是在吃饭的时候想着工作,喝水的时候又想着吃饭,工作的时候想着出错如何,恋爱的时候怕分手,拥抱的时候在看表……所以我们就还是凡人一个。

这个关于投入影响的故事对我的启发很大,巴菲特50年专注投资研究,成为了投资界的教父;欧洲、日本的很多工匠,近百年专注投入于工艺的改进,所以品牌度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我国的很多的科学家投入地专研某个领域,创造了科技改变生活的优质产品和举世瞩目的科学成就。同样,我们不管做什么,精力上愿意投入,就没有什么是做不好的。

有趣之人,生命都会开始对你感兴趣,无趣的人,往往是无胆量的人,兴趣会随着你目标的诉求不同而不断地加深,这时兴趣就只能永远接近,而不可能完全满足。


本书第三章主题是“心智模式决定了我们的命运”,作者从很多人都相信星座很准开始聊,证实了其实每个人的心智模式就是我们自己想看到的世界,而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偏见会限制我们的思维,以致于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有些甚至是致命的。所以,拆掉我们思维里的高墙很有必要,我们自己是能主宰自己的命运的。

这里讲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在一条非常狭窄的上路上,一个货车司机正在开车爬山路,他有点想昏睡。就快到山顶时,迎面开来了一辆车,车中司机伸出头来,伸手指了指,然后对他大喊一声:“猪!”,两车就瞬间檫肩过去了。他瞌睡一下就醒了,马上也伸出头去,冲着车的背影大骂“你TM的才是猪!你们全家都是猪”当他得意地回过头,却看到前面是下坡路,路上有一群猪在跑,他想刹车已经来不及,车整个掉沟里去了。

固有的思维定式告诉司机,对面司机一定是一句侮辱的话,也许是因为他有过被骂的经验,又或者是“猪”这个词习惯了就是和骂人联系在一起的。

一切我们奉为真理的思维模式都可能有局限性,比如“努力付出就一定有回报”,结果可能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改变你的思维模式,就能改变你自己看到的世界,从而产生信念、梦想、行动和结果。


作者还分别讲到了成功学不能盲目的学,以及站在自己生涯规划师的角度去帮助年轻人如何找到热衷一生的事业,提出了未来价值更重要的观点。

他认为年轻人的职业选择考虑未来价值更重要,“一件事情的价值,不取决于你判断的的价值,而取决于在未来情况中的价值,这就叫做未来价值”。做事业不能老计较眼前的收入,实际上平台、眼界、机遇、资源和好的老板以及失败的经验更重要。

在“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中,作者提到了每个人其实都很害怕别人来掌控我们的快乐,如何拆掉受害这堵墙呢?很简单,就是避免后知后觉,做到当知当觉,提前先知先觉,最好是能实现自我掌控的不知不觉。


如果我们能做到前面的这些,那么“幸福是一种转换力”也就不难理解了,不要活在父母所排练的人生剧本中,任何人生中的重要决定,一定要争取自己和父母的双赢,沟通是最重要的。

有多少人都是因为缺乏跟父母的有效沟通而产生隔阂或上演亲情淡漠一幕的,所以年轻人遇到重要的事情一定先要听听他人的意见,先不要抱怨,经常要又“忍忍看,也许父母是对的呢”或“万一我要是错了怎么办”的想法,尊重父母并愿意和他们坦诚沟通,创造一切沟通的环境,最终找到自我做自己,古老师说“在人生的董事会上,你永远是最大的股东”。

书中“与其在等待中枯萎,不如在行动中绽放”这句话说得真好,精辟地总结出了勇敢去行动的重要意义。特蕾莎修女说过“上帝不需要你成功,他只需要你尝试。”

年轻人都不要害怕人生中宝贵的闯荡、试错以及尝试梦想的时机,不要想那么多,一旦做了准备,就要大胆行动,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没有人是注定会如何的,把失败最坏的结果想好,然后去接受它,那么树立信心就不难了,最坏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三分之一。

最后,作者希望大家都能在现实而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多一点自我人生的规划,让我们成长为自己的样子,成就更丰富的人生。

我们要制定出自己价值观的衡量标准,区分价格和价值。比如工作不是直接用钞票去算的;感情是不能放在天平秤上去称的;幸福不是口是心非去讲的,要落实到行动中;性格也不是测出来的等等。


我们要经常向自己人生中的问题发问,试图尽可能的从睿智、优秀的人那里去得到建议和观点,自己分析总结出答案来,然后转变成目标并且不断提升自我,激励自我,多学习、勤总结,平衡好自我、家庭、团体和职业这个生命三角架,持续地工作并不断创造价值,最后获得完美的人生。

读完《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兴奋之状久久不能平静。人生其实很精彩,活法也有很多,关键是我们自己的认知是什么。

这本书中的经典、精髓不是一句话可以概括完整的,值得细细研读和琢磨,更建议大家买来品读一番。一旦引起共鸣后能得出自我人生问题的答案,就能让我们再次点燃希望和梦想,找到无形中阻碍我们发展的思维模式高墙,掌握正确拆除高墙的方法并助力找到人生新活法,活出真我风采!

(完)

����1L�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