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要有正反馈,就像恋爱要收礼物

对于写作,要说有多热爱吧,也不见得。作为一项技能,如果不能转化出实实在在的利益,要想长期保持热情,普通如我是办不到的。
就好比生活中,突然跑出一个异性来,你出于本能会去爱她。可是她就是不答应你,你还能一辈子不管不顾地爱下去吗?太难了。
人首先爱的是自己,然后才会顾及其他。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也没有专注于写作,专注于这个女人,只是偶尔瞟她一眼。而是尝试了很多工作。
其实我也没有文学天赋,也不够努力。不然早成名成家了。何至于现在啥也不是!
我身边一个写文的都没有,我也接触不到那些圈子。一直以来都是自娱自乐的状态。
好在我性格足够安静,没有同学来陪伴勉励也无所谓。就这样子一个人自学自嗨,因此难免会孤陋寡闻,没有长进罢了。
人都是社会性的群居动物,一个人干一件事久了,一定会觉得孤单。在生活中,我又找不到同类,就只好寄希望于互联网了。
作为文学爱好者,前几年我注册了简书,互关了一些简友。又通过简友在微信里加入了一些写作群。
刚开始,以文会友,群里的气氛还挺活跃的。大家以为站在知识付费的风口上,写作一定可以变现。创作也比较积极。群友们都在互关互阅互赞。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的热情就慢慢地消退了。那几个写作群的氛围也逐渐变得冷清,以致于最后都死寂了一般。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写出来的作品,没有多少阅读量,缺乏正向的反馈,没办法变现,赚不到钱和名声。
写作之初,大家靠的是情怀,用爱发电,不计较收入。时间一久,付出没有回报,很多人就受不了。于是就放弃了,另谋出路去了。
有句励志的鸡汤是说: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大家把这碗鸡汤喝完以后,发现写作梦没能现实,就只好作鸟兽散了。有些写作群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群主就把它解散了。
我至今还记得有一个微信群,从组建到解散,不到两个星期。我看见女群主不断地拉文友进群,主要是从简书上引流过来的。
凑够五百人后,群主就问,“有武汉的朋友吗?”然后我们就懂了,群主这是以文会友,找同城的,希望以后能线下见面。
于是其他群友也跟着问,“有北京的吗?”,“有上海的吗?”,“有广州的吗?”
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地名就都出来了。我也跟着弱弱地问,“有温州的吗?”我一连问了好几天,都没人回应我。
还真就有个男青年回应群主了,说自己也在武汉,目前从事IT行业,一个月七八千的薪水。他在群里用语音巴拉巴一大堆,让人讨厌得很,而且不自知。
女主跟他聊了两天,本着文人相轻的一贯习性,就把他踢出群了。我在心里想,哇,群主心气挺高,七八千都够不到的她的标准线。果然没过几天,她就宣布要解散这个写作群。隔天就把我们都移出群聊了。
嗯,我们一个都没让她看上。想来靠这个在线上找对象谈恋爱,也挺不靠谱的。以文会友,对我来说,也是不存在的。
这些年,随着自媒体的不断兴起和繁荣,文青们写出来的东西,就算狗屁不通,也不必像纸媒时代那样,必须通过报刊杂志或者出书,才有发表的机会。
随便在互联网平台上注册个账号,比如说微博、今日头条、企鹅号、百家号,这个号那个号的,就能发表自己写的或者拍摄的东西,并且得到应有的奖励。
而不会像投纸媒那样石沉大海,深不见底,杳无音讯,连溅起一滴水花的反响都没有。
再不济把自己的作品,丢到QQ空间,或者微信公众号里,总有几个好友给你捧一下臭脚吧?
由于自媒体的发达,虽然写作成不了一项事业,也赚不到什么钱,但是我也没有因此就彻底放弃。毕竟,这是自己的兴趣所在。
有灵感的时候,愿意写的时候,还是会胡诌几句的。胡扯成篇之后,放进公众号里,时间久了,居然就有陌生人来给我打赏了。
这就像谈恋爱一样,眼看着要分手了,你已经不指望对方回心转意了。正当你想要放弃的时候,收到了她送来的一盒咖啡。礼盒里还有她写的一张纸条:我们再试试看吧。
然后你烧了一壶开水,给自己冲上了一杯咖啡。看着它热气腾腾的样子,你抿了一口,感觉有点苦也有点甜,同时在疲惫中也得到了一丝丝的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