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

2/1000-《洋葱阅读法》

2018-11-08  本文已影响0人  胡子_Herbert

今天是“千更计划”的第二天,让我们习惯思考,习惯写作,习惯自己对自己更多的要求。接下来,我们来谈谈今天的分享,彭小六的《洋葱阅读法》。

这是一本易读的书,尤其是作者情景化的表达手法,更使人容易理解和上手。相较于《怎样阅读一本书》的理论和枯燥,这本书更像快餐,不论从结构、配图还是方法论,简单、易学、易用,我的评价,两个字:解饿!

全书共分7个部分,分别为:

  • 理解大脑的机能和原理
  • 碎片化阅读
  • 快速阅读
  • 阅读笔记
  • 主题阅读
  • 深度阅读
  • 阅读变现

框架结构仅供参考,本文更多的从我个人理解的角度予以解读,未严格按照其脉络。

理解大脑的机能和原理

大脑的构成

不论是阅读还是学习,离不开我们CPU中央处理器大脑。而今科学,在对大脑的演化认识方面逐渐形成共识,即大脑共分为三层。

大脑构成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的理解大脑的工作模式,推荐阅读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其中深入解读了情感脑与理性脑的双系统工作原理和决策机制,

思考,快与慢

如何形成记忆

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但记忆却是构成知识思考和内化的基础。记忆留存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我们阅读的效果。而如何实现记忆的留存固化就成为了先决条件。

首先,我们来看下记忆的形成机制,如下图:


记忆形成

那我们如何提高记忆的效率呢?答案是重复,如果你记的不够好,那只能说明重复的不够,通过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我们可以发现,好书不读三遍是不够的!

艾宾浩斯

如何理解阅读

阅读的内涵

分析阅读的过程,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成“编码-解码-内化-存储和提取”的滚动循环过程。

阅读

信息概念化形成知识

信息时代爆炸的是信息,知识却是有边界的,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并概念化,就是知识产生的过程。


提炼

知识体系化形成智慧

如果说,信息的抽象化形成一个个的知识点,那么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甚至由面及体,最终形成知识体系,智慧由此产生了。


体系

以时间管理为例

我们可以借助“时间管理”体系的构建,进一步加深对点-线-面-体的理解,图中从坐标点,到坐标轴,继而到面与体,完成呈现了只是体系的构建过程。

时间管理

如何开启阅读

前面,我们讲到了大脑的工作原理,记忆的形成以及阅读的内化过程,这一切都是为了从底层逻辑上,构建更高效的阅读体验。作者提出,要开启阅读之旅,读者还需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

如何规避阅读的误区

如何避免默读

如果发生了默念的情况,你可以尝试在心里发出“鸣鸣”的声音来干扰自己,这样一来,就很难再默念了。

阅读最不急就是速度

切记,阅读一定不能着急,提升速度的前提是先把快速阅读的每步都做好,保证从一本书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阅读里,速度是我们最不在意的一部分。

阅读笔记的价值

我们做笔记不单是为了记住,更多的是为了理解和应用,这就是做读书笔记的原因。

如何实现高质量的阅读

无论是碎片阅读还是快速阅读,都需要留意和收集那些框架性的内容,因为框架学习才是成人学习的基础,如果只是收集碎片,会导致我们一直停留在低水平的学习状态。只有不断去识别框架,认识新的框架,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

如何构建阅读的主题框架

得到听书的作者成甲在他《好好学习》中提到过“黄金圈法则”,通过“2W1H”即“为什么,怎么做,做什么”,实现万能框架的搭建。

深度阅读的误区

深度阅读不是从头到尾的阅读,而是针对某个概念的深度阅读。
是否经典并非深度阅读的必要条件,要以问题导向和概念关联作为核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