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散文读书

仓央嘉措:佛前行吟三世     人间流浪一生

2018-12-23  本文已影响202人  小青与法海
仓央嘉措:佛前行吟三世     人间流浪一生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这是仓央嘉措广为流传的一首诗,在这首诗歌中,他述说着他的无奈与纠结。

佛家讲三生成佛,三生即前世、今生、来世。三者又不是完全割裂,而是存在着因果循环,

那么仓央嘉措的三生三世中又有着怎样的因果,才导致了他一生的心无所依,流浪放逐呢?

                          ①

转世灵童,他继承了前世的灵魂。

五世达赖罗桑嘉措于康熙二十一年(1862年)病逝于布达拉宫。当时的西藏同时被蒙古和大清觊觎。一个年幼活佛的到来,对西藏而言只会让局势更危急。

于是罗桑嘉措在病逝前告诫他的弟子桑结嘉措,要求对他的死秘不发丧,只秘密寻访转世灵童。

康熙二十二年,一个婴儿降生在了门巴族一个普通农家,出生之日有七日同升,黄柱照耀的异像,为莲花生转世。

一年之后,桑结嘉措就派使者前来,对他的父母宣告了这个婴儿就是转世灵童的消息。

仓央嘉措今生的命运在此时被注定了。

只是,他这个新一代的活佛,并没有前往拉萨,也没有接受坐床典礼。只是在门隅这个小地方过着和普通牧民一般无二的生活。

一只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太平洋上就会有一场风暴,一个活佛被藏在民间,将来又会掀起多大的风波。

仓央嘉措的诗歌中有很多关于前世的描述。如果真的有前世,我更相信这才是他的前世。

我是佛前的一朵莲花,
我到人世来,
被世人所悟,
我不是普渡众生的佛,
我来寻我今生的情。

佛前的一朵莲花,得到过某个少女的悉心呵护,倾听过她细语的心事。透过重重佛音,她的容颜与祝祷铭刻在了心间。于是千年修行,只为寻你。

夜华的前世是一朵金莲,滋养在昆仑墟的荷花池中几万年。直到少女司音的出现,才搅动他沉寂的心。

神瑛侍者前世浇灌了绛珠仙草,今生的贾宝玉在见到林黛玉的那一刻才会说出“这个妹妹,我见过”这样的痴话来。

相对于他今生的多情与温柔,我觉得这样的前世也许与他更相称。这朵莲花今生化作一个少年来落落红尘中寻找他的女孩。

仓央嘉措:佛前行吟三世     人间流浪一生

                        ②

结尽同心缔尽缘,
此生虽短意缠绵。
与卿再世相逢日,
玉树临风一少年。

15岁的仓央嘉措已经是一个玉树临风的少年。

2岁起,仓央嘉措就开始定期到巴桑寺学经,这一时期的经历对他以后的思想及情感有着很深的影响。

门隅,他的故乡,这里信仰红教,红教的僧人既可以出入庙宇,宣扬佛法,也可以返归红尘,结婚生子。门巴族是他的族人,他们歌善舞,热情奔放,草原上处处飘荡着情歌。

他是诵着佛经,听着情歌长大的。

在巴桑寺学习的课程中,有一本书是他非常喜欢的,那就是《诗境》。

这本书讲的是诗歌的欣赏创作技法,全书共有656首诗。

为什么要学习《诗境》?这本书一句佛法也没有。年幼的仓央嘉措这样问他的师傅。

佛学有“五明”,这是“声明”的课程。僧人向四方弘法,说的话,写的文章要让人喜欢读,读得懂。师傅很喜欢这个聪慧的学生,耐心地给他讲解。

学习这本书的目的是弘扬佛法,但最终仓央嘉措更多的却是用他来抒发自己的性灵。当生活给他一次又一次的重击时候,他把诗歌当作是一壶酒来浇自己心中之块垒。

仓央嘉措:佛前行吟三世     人间流浪一生

                      ③

你一直在我的伤口幽居,
我放下过天地,
从未放下过你。
渐悟也好,
顿悟也罢。
世间除了生死,
哪一件不是闲事。
我独坐须弥山巅,
将万里浮云一眼看开。

仓央嘉措对佛学有很深的造诣,他能洞明世事,将浮云看开,但是看开之后,却还是忘不了心中所念。

仓央嘉措在他少年时期遇见了他的素素——仁珍旺姆。他们一个在庙里诵经,一个在庙外放牧。只是庙里的少年每每透过喇嘛的脸听到的却是少女美妙的情歌。

此时的仓央嘉措依然不知道自己是灵童,所以他相信自己是可以和邻村的少女眉目传情,互诉衷肠的。甚至在这样的青春年少里期待着一场肆意的爱情。

每当休息之时,仓央嘉措就来到庙外,寻找少女的身影,和他一起骑上白色的牦牛,在草原上慢慢骑行,留下一路的欢歌笑语。

纯真的年纪,纯真的情感,没有世俗的偏见,没有心里的负担,这才是一场真正的初恋,才值得让他铭记一生。

以至于在今后的人生中,过去的美好点滴成了生命中最隐秘的奢望,希望再次拥有这样的欢乐来冲淡现实的悲凉。

仓央嘉措:佛前行吟三世     人间流浪一生

                          ️️4

                       
情到浓时起致辞,
可能长作玉交枝。
除非死后当分散,
不遣生前有别离。

所说的誓言还在耳边回荡,命运却来了一个大转折。

1696年,康熙在平定准噶尔的叛乱中,从俘虏口中得知五世达赖已死的消息,康熙震怒。仓央嘉措这个被隐藏了15年的灵童才被隆重迎回布达拉宫。

突如其来的荣耀让这个少年既震惊又欣喜,在他还来不及思考前路到底会如何时,他已经被僧众和官员裹挟着离开了故乡,离开了父母,走的时候甚至连爱人都来不及再看一眼。

匆忙之间,仓央嘉措在路途中举行了第一次沙弥戒,正式进入佛门。

命运似乎步入了正轨,一切回到了它本来应该有的样子。只是,人世间最不变的东西那就是变化。

在布达拉宫进行了三年的学习之后,仓央嘉措对五世达赖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活佛的身份和责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西藏的局势有了新的看法。作为西藏最大的王,他也想对他的臣民和信徒做好他该做的事。

18岁,本该是他亲政的时候,但是桑结嘉措并不想还政于他。

桑结嘉措治理了西藏近20年,他一边和仓央嘉措讨论政事,并许诺在不久会让他亲政。只是仓央嘉措在等待中希望一次次的落空。

此时,仓央嘉措该进行第二次的沙弥戒,正式入空门。

可面对高僧大德,他并不愿意剃度,他说出了心中的困惑。入身佛门本该六根清净,可作为活佛却要处理各种政务、俗事,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结婚生子呢?

桑结嘉措很生气,因为这个年轻人有了自己的思想,这样的灵魂又怎么会甘心被控制。众僧人却很宽容,他们认为这个年轻人有佛法的根基,只是还没有玩够,假以时日,必然会归于我佛。

于是,仓央嘉措第二次的沙弥戒被推迟了。

仓央嘉措:佛前行吟三世     人间流浪一生

                        ⑤

爱我的人儿,
被别人娶去了。
心中积思成痨,
身上的肉都消瘦了。

两年的时光又过去了,仓央嘉措的亲政始终没有等来。而他曾经的初恋情人却嫁人了。仓央嘉措愈发怀念曾经的自由、闲适、甜蜜、纯真。

而布达拉宫的一扇小门为他开了方便之门。白天他是雪域高原最大的王,晚上他换下大红的袈裟,穿上华美的衣袍,戴上假发,来到拉萨街头,成了这里最美的情郎。

在那个小酒馆里,他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喝酒,狂欢,唱情歌……他甚至认为这才是年轻人该有的生活。

这群人里有一个超凡仙姿的琼结姑娘达娃卓玛,她甜美的歌喉,曼妙的身姿,让仓央嘉措在明知不可为的情况下,日渐沉沦。

最终在酒馆老板的撮合下,他们夜夜相会在一起,缠绵缱绻。

少年浪迹爱章台,
性命唯堪寄酒杯。
传语当垆诸女伴,
卿如不死定常来。

权势对于他来说已经可有可无了,诗、酒与情却成了生命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是这样的生活只持续了4年,那一场大雪,那一行脚印暴露了他的行踪。

桑结嘉措在政治斗争中也被蒙古的领导者拉藏汗给杀了,拉藏汗抓住这个时机上书康熙,述说仓央嘉措种种违背佛法的行为,指责他是个假活佛。

康熙下令押解仓央嘉措进京,只是在青海湖畔,这个年轻的活佛失踪了,有人说他病逝了,有人说他远遁了。

只是西藏的僧众和百姓都十分爱戴这个传奇的活佛,直到今天西藏大地上还到处都有仓央嘉措的传说。

一世情缘一世恋,
千年情缘叹难圆。
佛祖度人我度谁,
万般红尘只问天。

问天也好,问佛也罢,其实那一声声的追问,问的都是自己的心。藏中佛法最重观想,观中之佛菩萨名曰本尊。但是仓央嘉措在修行时,不见本尊,而情人反现。仓央嘉措正是认清了自己的内心,才离经叛道,特立独行。

佛家除了讲三生成佛,还讲刹那三生,也就是过去、现在、未来。过去的就是昨天,未来的也不是明天,而是时间长河里的下一刻。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跨入同一条河流,因为生命的每一刻都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能成为自己的主宰。

莫问因果,过好当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