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木心的小说
【一】
小说(还有戏剧和论文),木心在青年时期写过许多,文革时全被销毁。目前出版的木心小说只有一本《温莎墓园日记》。这本短篇小说集,按我的趣味觉得,总体不及他的散文,并非篇篇都好,比如《两个美国故事》、《一车十八人》,只能说不好不坏;但有几篇又好得不得了,是世界级的一流短篇,尤其是《温莎墓园日记》,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短篇。
这是一篇爱情小说,但写的不仅仅是爱情,甚至不仅仅是爱,要比这大得多。小说中“我”与“陌生人”因一个生丁的翻转而建立了精神联系,彼此心心相映,感情随着生丁的一次次转动而日益加深,终于陷入自造的轮回,爱由此而生。爱情是这样的。但再想想,许多事情也是这样的。譬如,倘若将生丁看作一本书,那么在两端的就是作者和读者,读者与作者的关系岂非也是这样由浅而深逐渐加强的。又譬如,将生丁视为一种信仰,那么另一端的就是“上帝”,而翻转生丁就是在接近“上帝”。
【二】
除了《温莎墓园日记》,我也很喜欢《五更转曲》和《此岸的克利斯朵夫》。《五更转曲》写出了人性的崇高,也写出了悲剧的境界,很震撼人心,具有一种悲壮之美;《此岸的克利斯朵夫》是悼念画家席德进和杭州美专岁月的散文,严格来说不算虚构小说,但要作为小说看也是可以的。
此外,《寿衣》一篇写得颇似鲁迅的《祝福》,应该是木心向鲁迅先生致敬的作品。此篇和《夏明珠》,李劼认为是木心小说中的成功之作,功力与鲁迅不分轩轾。
《芳芳NO.4》、《SOS》、《魔轮》、《月亮出来了》、《七日之粮》也都很好。其中,《月亮出来了》通篇对话,很是隽永典雅;《SOS》和《芳芳》写的都是人性,前者可谓小说形式的诗歌,写的是人性的善与美,后者写的是人性的自私与堕落;而与《五更转曲》同为历史小说的《七日之粮》,则写出了人性的高贵。
木心的小说远不止这些。他的许多小说并未收在《温莎墓园日记》中,像《草色》、《空房》、《遗狂篇》、《大西洋赌城之夜》,这些都可以说是小说,但辑录在散文集里。木心将自己的小说称为叙事散文,确实,他的一些小说和散文是很难明确区分的。
【三】
木心没有写《瓷国回忆录》,很令人遗憾,如果写出来了,可能会是像《红楼梦》和《追忆似水年华》那样的作品。木心很久以前便开始构思这部自传体的长篇小说,据陈丹青讲,木心甚至将开头都想好了,要从在监狱放风开始写。
之所以最终还是没写,曹立伟的说法是木心的心智特点适于写诗文短句而不喜长篇,李劼则将原因归之于木心的哈姆雷特天性和贵族病:懒。都很有道理。
我想,木心确实是不喜写长篇的,他喜欢灵感式的写作,这样的写作是很快乐的,不觉得苦的。他亦自言一定要觉得快乐才写,不喜苦写。而写长篇无法全凭灵感,很多时候不得不苦写,硬写,坚持才能成事。
年纪也是一个问题,写长篇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和体力,人到晚年的木心,不大可能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完成一部几百万字的小说。此外,或许还有这个原因:木心可能觉得自己还无法像看待客体一样的看待自己——他说过只有当他能做到这一点的时候他才能完成这部小说。
【四】
我相信以木心的才力完全可以写出一部精彩的长篇来,理由如下:
第一,木心说写长篇需要有足够的诗和哲学的底子以及强大的人格力量,此二者对木心来说是不成问题的,能从文革那样的人间地狱走过来,而始终不失其志,不改初心,保持着尊严和本性,足可以见其人格力量之强大,至于诗和哲学的功底……木心天生就是一个诗人,天然俱有沉思品质,诗与哲学在他身上浑然一体。
第二,木心每日能写七八千字,有时达上万字,是写得很快的,一部二三十万字的初稿,在他一两个月便可能写出来。
第三,木心能写出《哥伦比亚的倒影》和《上海赋》,能写出这样的长篇散文,自然也就能写出几十万字的长篇,这两篇散文不仅足够长,而且底蕴丰厚,灵气飞扬,畅快而连绵,磅礴又精微,完全就是长篇的气势。
顺便说一下,木心的文字具有很强的概括力,三言两语即可说清别人需要长篇大论的内容,但如果写长篇小说,我想他应该会舍弃这种简洁的风格,因为长篇小说要求细节,该写出来的东西都必须写出来,否则就无法达到叙事的效果。
第四,木心早年已写过几部戏剧和小说集,对小说写作的种种技法已然非常熟练,这从《温莎墓园日记》等短篇就可看出来。
第五,木心有足够的想象力。对诗人来说,幻想几乎就是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