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意思读书局势很简单

文明冲突论——《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书评

2018-09-24  本文已影响18人  石辣西

生活在21世纪,回看20世纪的学者对世界局势的分析、预测,犹如上帝视角,在未来笑看古人在波诡云谲、风云变幻中拨开迷雾的企图。《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著于上世纪90年代,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海湾战争等等重大事件向人们席卷而来之时,塞缪尔亨廷顿在此书中所提出的“文明冲突论”为分析国际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因而此书销量居高不下,各国学者议论纷纷,直至今天书中的许多观点和思维方式仍然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全书分为五章,具有历史-现在-未来的时空观和宏观的全球视角。读毕掩卷时,最大的直观体验莫过于对世界各文明有较为清晰的整体性认识。再次浏览到中东地区、俄罗斯、南非等热门的地区新闻时,宛如被人揭去了眼前的目障,豁然开朗。不用像以前那样为了增加国际视野而逼迫自己将新闻读完,然而却连领导人、冲突地区的名字都无法记住,遑论理解各国举动的原因及立场了。而今不能说完全明白各个具体事件中各方态度背后的复杂的利益考虑,但总体上把握事件焦点、派别站队、理解基本动机等等一下子游刃有余。

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不再是划分认同的标尺,亨廷顿将“文明”摆上了餐桌。在我看来,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不同人群间价值、信仰、体制和社会结构等才是关键差异,而形貌、肤色不过是与文明恰好重合而又部分分离罢了。

人们总是试图把人分成我们和他们,集团中的和集团外的,我们的文明和那些野蛮人 

在人类努力为自己构建的文明认同背景下,各个文明力量此消彼长,产生强烈的、持续和多方向的相互左右。作者集中讨论了中华文明(Sinic)【此处与中国文明(Chinese)需区分开,中国不过是中华文明圈中的核心国家。个人好奇关于Sinic一词的词源,然暂无所得】、伊斯兰文明和西方文明,而东正教(俄罗斯)、印度、日本、非洲、拉美等着笔有所侧重。

作者专用一章分析普世文明、现代化和西方化,我深以为然并将其概括之,有普世的技术层面文明,却没有普世的价值层面文明。西方文明的核心、体制、实践是这种文明自身的独特性,而非是其属于现代性的必然因素 ,故选择现代化并不一定选择了西方化。这对于当今世界各个国家所选择发展道路、方向的理解大有裨益。 在面临西方化和现代化的选择上,大体有两者皆拒绝、两者皆接受、接受现代化而不接受西方化的三种道路,透过作者的分析能看到在历史的实践中,本土文明是现代化进程多么重要的基础。

在作者分析的各个文明中,最使我感到兴趣的莫过于伊斯兰文明。原教旨主义的兴起、恐怖主义、核不扩散、冲突对抗等等,可以说当今世界的焦点绝对少不了这种文明所在地区。有学者反对文明冲突论,认为一个文明内部的冲突常常大于文明间的冲突,以伊斯兰为例。然且不论哪方观点有理,为何在基督教、佛教宣扬爱、仁慈、普渡众生时,伊斯兰教具有如此强的好战性?随着本土的宗教复兴,到底为民族国家带来哪些益处与伤痛?日后的伊斯兰世界是继续群鹿角逐还是出现核心国家?本书阐述许多事实、分析诸多特性为读者理解这一重要的文明打下良好基础,也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能自然而然产生许多问题引人探索,实在是一大乐趣。

基于当代回看作者的分析和预测,明显看出当今大国的政治倾向、行为举措是对亨廷顿当时焦虑的回应。西方的社会问题,道德衰落、文化自觉、政治分裂,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的声音四起,而今部分国家民粹主义的趋势正是一种对历史问题的解决,而这种解决是否得当恐怕只能留待历史的检验。故读此书,常有置身历史中之感,孤立的个体融入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激烈争论的当代世界风云也不过是历史漫漫长河中一环。

用一句我十分赞同的文中的话来作结:

在多文明的世界里,建设性的道路是弃绝普世主义,接受多样性和寻求共同体。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