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财经·投资·理财每天写500字

景辰:雄安新区就像国家推出的小程序

2017-04-03  本文已影响434人  景辰科技大数据
文  |  景辰

又是一个春天,又是一位老人,又画了一个圈。

中央政策定“千年大计

2017年4月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即使重要如教育也只是定性为“百年大计”,“千年大计”的提法应该是建国后首次,1921年建党以来,也已有近百年了,能够称得起“千年大计”的方针政策定然不凡,咱们首先看下雄安新区的地理位置及预期: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

结合近年来一系列的大政方针,这应该是一系列重大战略调整的最新一步,从过去集中力量进行一线超级大城市建设向发展城市群建设的转变,是本届政府在城市化建设重大战略上的重要调整,尤其是针对北京这种人口众多的超级大城市,“严控人口规模”用以均衡北京人口分布已经是重中之重的战略了。

“严控人口规模”的政策提出很久了,这个政策不出意外应该是来自中央,因为作为地方来讲,肯定是希望人口越多越好,人口聚集的规模效应将有力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不仅能增加政府的税收,还会带动其他各产业的发展,地方诸侯无不希望自己治下的区域实力雄厚。但是一枝独秀不是春,中央希望的肯定是多点开花,同时也要预防诸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犯罪率飙升等大城市病;防止出现“巴黎即法国”那样的法国大革命动乱;均衡各地区平衡发展的地区经济发展问题。

“千年大计”利在千秋

习近平曾明确指示,要重点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在河北适合地段规划建设一座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新型城区。

很多读者猜想这“千年大计”是否是迁都,因为迁都这种事,如果成,则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事情,的确称得上是“千年大计”,我们看公开政策中隐约有把除了必须留在中央政务区的机关(比如外交部国防部之类)外,其他部委都有可能迁往雄安新区,另外一批大专院校恐怕也要搬迁过去。

由于北京的特殊历史地位及位置条件,中国首都必须在北京,所以并不会有真正的迁都。但经过这样的调整,北京的首都功能将会得到裁剪和疏解,而周边的例如雄安新区将会得到增强,很可能,今后雄安和北京的关系,就像美国纽约和华盛顿的关系。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中国经济的状况就是南强北弱。雄安政策的推出,是继两个三角洲城市群以后,将要打造的第三个大型城市群,藉此扭转北方经济长期落后、北京一枝独秀的尴尬局面。北京作为资源高度浓缩、和周边北方地区反差极大的地区,从全局资源利用的角度来讲是巨大的浪费。只有设法增强北京的辐射能力,把北京的种种资源扩散到周边地区去,才有望带动河北、天津等地的全面均衡发展。

再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虽然北方经济还是很难全面赶超南方,但必将能够缩小和南方的差距,均衡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从而构建出一个从渤海到南海的沿海经济发达带。这个发达带的规模,不论是从人口上来说,还是从经济总量上来说,都将是世界级的,甚至会遥遥领先的。而中国延续千年的“南富北穷”的局面也将发生重大的格局性变化。

中国国家的整体性、协调性将发生层次性的提高。用“千年大计”形容这个战略,丝毫也不过分。

别睡不着,没那么乐观

以上关于“千年大计”,完全是建立在纯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的,但雄安新区是一个“新区”,一个旨在缓解北京人口压力、接纳北京不需要的城市功能的新城区,严格意义上来讲,和深圳“经济特区”还不具备可比性。

政策出台之后,新闻报道中出现了“彻夜难眠”、“激动的睡不着”等字眼,但这事真该睡不着的应该是一部分北京人,比如非首都功能的机关单位、二级科研单位、二流大专院校、不太重要的驻京办……以上这些单位很有可能会被发配到河北去,因为毕竟雄安新区的设立目的是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

北京的历史力量太强大了,无论是北京官员或者机关员工,他们大部分都是拒绝搬迁的。北京的雾霾再大,生活水平再差,大部分事业单位或者央企或者高校或者医院,都是不愿意离开北京乃至抵制离开的。原因也很能理解,一方面,谁知道未来是什么样,雄安新区现在毕竟是一穷二白,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另一方面,很多人在北京已经坐享既得利益了,一套房就意味着一两千万的身家,搬迁就意味着做空北京楼市,也意味着放弃北京的特权和优越感。

更重要的是,搬迁跟权力规律相违背。权力天然是倾向于集中的,为什么那么多部委、事业单位和央企都集中在北京,而且都倾向于集中在东西城。因为跟中南海越靠近就越有权力的存在感,如果上朝候旨都要跑一两百公里,只能说明这个单位不太受重视,可能都算不得京官了,而且,权力的分散本来也是权力中心所忌惮的,权力很多时候就是人,人越远,掌权者也越没安全感。

所以这次政策的出台后续将要怎么走,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就像网上有段子说:

当政府偷摸在通州搞拆迁的时候,告诉我们保定是首都副中心,我们去保定买房,这叫瞒天过海;当政府说北京市政府搬到通州,然后通州限购了,我们只好去燕郊买,这叫声东击西;政府说大兴建新机场,北京南城大有可为,我们去机场旁边的固安买,这叫调虎离山;政府说京津冀一体化,环京大有可为,我们在环京的三河,大厂、香河、怀来、涿州、永清拼命抢房,这下看你往哪跑,难道能上天?然后政府突然说雄安新区就是下一个浦东、深圳,这叫暗渡陈仓。吃瓜群众哭着表示:三十六计都不够你用的!照这套路,过几年我们才会发现,雄安就是个大号亦庄,首都还在二环里,哪都不去!这叫欲擒故纵,而老百姓都被政府成功从北京忽悠走了。

可想而知,这场迁都注定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雄安新区的未来会如何?

一整天的刷屏及舆论,好像雄安新区那么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已经一夜之间变成深圳特区和上海浦东特区了,我们冷静下来,从根本上想一想,事实真的会是这样吗?

深圳特区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改革开放之初,内地大多数地方手脚都还被束缚着,只有深圳被一个老人划了一个圈,给了最优惠开放的政策,加之香港的资金和管理,全国都往深圳这一开放通道走,所以深圳得以发展起来。

上海浦东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上海就是远东第一大城市!现在上海话里有N多的英语单词就是承袭而来,在电视剧《大染坊》里我们也能感受到内地诸如济南和上海在工业体系上的巨大差距,上海还有富庶的江浙作为后盾,所以上海浦东得以发展起来。

现在回到雄安这一处在这个河北腹地的新区,不论是从历史积淀、经济环境,还是从后备力量上来看,和深圳、上海的条件都难以相提并论,如何在一夜之间,乌鸡变凤凰呢?

可能雄安新区最大的优势就是政策了。可是,我恰恰是对这一点不看好。

首先,虽然说中央在这里可能会给予大量的优惠政策,有各种优惠政策确实好,但是靠政策就能发展起来已经是早些年的事了,时至今日政策已经起不到决定性作用了,现在哪个开发区还没有点政策啊,政策灵活如深圳前海,也就发展成现在这样,雄安还能怎么样?可以说,现在政策的边际效用已经趋近于可以忽略不计了。

其次,可能会有大量资金伴随政策而来,然后依托于雄厚的资本力量形成一个强大产业集群,但是一个成熟的产业集群不仅要有各方面的配套设施、上下游产业链。更要具备各种软硬件配套设置建设。光是有钱是不够的,还有人记得天津滨海新区和曹妃甸吗?天津滨海新区给的钱少吗?曹妃甸给的钱少吗?更何况天津滨海新区、曹妃甸都还是有些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地方。

最后,在最理想的条件下,可能会有大量的北京人口转移到这里。既然买不起北京的房子,那就去雄安吧。但是雄安的前景已经很明确了:一个超大的生活区,主要功能是解决北京日益加大的人口压力。至于说雄安要像深圳那样有活力有创造力,过些年也产生一批像华为腾讯这样的企业,或者像上海那样,成为金融中心经济中心,全球大企业都来建总部,那就只有呵呵了。别的不说,就说一点,这种行政命令方式建设起来的,可以有雄伟的大楼,但是大楼里很难会有奋发图强的精气神,只有对上级唯唯诺诺的大小官僚。可以想见,二十年后的雄安,未必比得过民间自发成长起来的义乌,甚至义乌下面的一个乡镇都未必比得过。

极端猜想房地产新模式

雄安新区设立当日便有大批量的炒房团火速杀入,北京到保定的高铁票全部售罄,很多人连夜赶去买房,周边的宾馆都住满了。因为现在不能过户,有人签私下协议交订金而且是全款买房。可以说在管理端,这次炒房团是吃了闭门羹,甚至已经有当地领导出面,明确表示:

你们大多都只是想在这挣个钱,但是别在这挣,挣不了!

设想雄安将启用的新房地产试行方案如下:在新城将不允许配建商品房,取而代之的是试行以公租房、廉租房为主的建设模式,没有固定住宅用地,雄安新区将成为一个无限活力的年轻城市,成为一个万众聚集租赁型新都。原有住房可能将经由政府回收、改建,然后原住人口被疏散至周围其他区域,新区内完全杜绝固定居住用地批建,施行新的模式后,相当于新区内不允许有私人住宅,区域内的土地都归政府所有,后期仅供租赁!

如果这样的新模式试行成功,后期雄安新区不会有自己的产业,而且要“世代为奴”般一直靠租房子以达到长期居住的目的。

试问:这样的政策谁会去?

新区就像一个国家级的小程序

雄安新区的设立集中疏解了北京非首都功能,进一步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弥合了首都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差距。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作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两项战略举措,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将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拓展京津冀区域发展新空间。

虽然说束缚少,在崭新的白纸上描绘全新概念,更容易进行各种创新。但是激励成本太高了 。时代的大潮一涌而过,浦东新区、深圳已经不可能再次被复制。

身处内陆,没有像浦东和深圳一样的港口,也没有大江大河,物流成本过高;当地本身没有明确的产业发展模式,像深圳的来料加工出口、浦东的贸易转运,以及证券交易所等金融服务,奠定了深圳、浦东发展初期的发展,雄安新区尚无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如何发展必将成为困局;天津滨海新区的先例作为参考:拥有天津港、临近曹妃甸港,并有南开、天大等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享受了诸多国家政策的天津滨海新区,目前的发展只能说是差强人意,离期望的具有国家层面意义的新区,还有很大差距。那么各方面条件都不如滨海新区的雄安新区,短期内又怎么发展的起来呢?

赋予雄安新区如此高的地位,寄托着京津冀均衡发展的期望,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也确实面临许多现实的困难,需要继续观察。现在唯一思路明确的房地产也被限制死了,支柱产业没有、各方面条件不突出,都知道可能是块肉,但就是不知道怎么下嘴咬。

就像年前在各种追捧声中华丽登场的小程序,但欢呼过后就没有然后了。

同样的,作为一个新的开发区,可能我们并没想清楚雄安新区的逻辑。第一批匆忙奔赴现场的炒房团仍然是传统商业思维的延伸,而不是雄安新区真正的逻辑。在此基础上我猜想,随着第一轮炒房团激情褪去后的纷纷退场,以及第二批第三批资本及产业的涌入,寄托于雄安新区的未来还是很有可能会创造惊喜,创造出超出我们旧思维想象力的新事物。那个时候,雄安新区的时代可能才真正开始。

短期来看,我们会高估雄安新区的价值;

但长期来看,我们可能低估了雄安新区的意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