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禅机》:养育你的缪斯,打造洁净光明的空间让缪斯显形
艺术创作离不开灵感的迸发。通过创意灵感打造的作品往往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而那些优秀的创作者往往拥有非凡的、不竭的灵感。
在《写作的禅机》这本书中,美国科幻小说家雷·布雷德伯里提到这样一件事。在第一次和编辑沃尔特·布雷德伯里见面的时候,他自顾自地“描述着自己每天踱步四分之一英里,早餐时如何踩上灵感的地雷,捡起所有碎片,在午餐时把他们融汇在一起”。
雷·布雷德伯里是一位高产作家,集科幻小说家、散文家、剧作家、编剧、诗人身份于一身,曾获得各类大奖,主要作品包括《黑色嘉年华》《火星编年史》《华氏 451》《图案人》《蒲公英酒》等。
为什么雷·布雷德伯里每天都能有这么多灵感呢?在《写作的禅机》这本书里,他讲述了他是如何精心养育自己的缪斯,并勤练文笔,打造出洁净光明的空间,让他的缪斯随时可以通过他的文字自如显形。
缪斯是希腊神话中的文艺女神。养育自己的缪斯,也就是培育自己的灵感源泉。灵感是很奇妙的或者说是捉摸不定的,它可能在不经意间突然来临,想要捕捉它时,它又会迅速溜走。
当我们还没有灵感的时候,怎么去培育它呢?
雷·布雷德伯里认为,从创意的角度看,潜意识都是作家的缪斯。
我们的经历,我们对世界的印象、感知和反应,全都存留在潜意识里。这些都是喂养缪斯的食物。比如雷·布雷德伯里的父亲平日里口才并不突出,可是回忆起他年轻时代的故事,潜意识里的内容就会源源不断地从他口中流出,热情地讲述着他的爱与恨。
为了编写《白鲸记》的剧本,雷·布雷德伯里在爱尔兰生活了几个月。他以为爱尔兰没给他留下什么。可是,几年之后,爱尔兰的经历激发他写出了好几部剧本。所有亲身经历的事情,都会在潜意识留下印记。即使当时不觉得,但也许某一天,这些记忆就会跳出来,激发新的灵感。个人的阅历就是一份丰富的素材宝库,在需要之时可以从宝库中选取材料。
除了我们的亲身经历之外,阅读也能给缪斯输入更多营养。
雷·布雷德伯里建议,每天要读诗,从诗歌中体验和扩展自己的感觉,体会诗歌中精心提炼的明喻和隐喻。还要阅读散文集,阅读那些能帮助自己增强对世界的感知的书籍。通过阅读诗歌和散文,增强自己的感受力,而后才能把这种感受力融入文字,去感染和说服读者,让读者身临其境。
短篇故事和小说也要阅读。不但要阅读你喜欢的写作风格的作品,更要读跟自己风格相差较远、思路迥异的作品。读前者,可以学习作者的思考方式,借鉴到自己的作品中;读后者,可以突破个人思路的限制,打开新方向。
在生活中不断观察,通过积累阅历和阅读,持续地给缪斯输入营养。这样,缪斯会逐渐长大。怎样才能让头脑中的缪斯显形、让别人看到呢?那就要通过写作,用文字来表达。
“我们就像杯子,不断有东西悄悄地倒进来。
而秘诀在于,懂得如何倾身,让美丽之物向外洒出。”
写作是需要勤奋练习的。我们不能指望某天心血来潮地拿起纸笔、随意写几行,就能立刻创作出一个惊艳世界的故事。这离真正的创作距离甚远。
我们看到雷·布雷德伯里是位高产作家,总有很多奇妙的灵感,却没看到他背后在写作上持久地练习。一九三二年,十二岁的雷·布雷德伯里受到马戏团“电流先生”的鼓励,开始写自己的故事。他每天写一千字,每周至少写一篇短篇故事,就这样坚持了十年。一九四二年,他写出了一篇真正意义上的好故事——《湖》。
灵感像机会一样,也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即使灵感来了也抓不住。通过坚持不懈的写作练习,为缪斯打造出一个良好的容纳空间。当灵感到来之时,就能够用磨练纯熟的写作技巧,把灵感自如地变成文字,把缪斯变成精彩的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
在《写作的禅机》中,雷·布雷德伯里花了很多功夫去讲怎样去养育缪斯、留住缪斯。能花费数十年的时间,坚持写作训练,写出很多为大众所喜爱的成功的故事、以及更多不为人所知的失败的故事,这背后的动力是作者对写作的无限热爱。真正的热爱,才能支持一个创作者终生去养育自己的缪斯并不断磨练技巧去呈现它。
2019.03.16雾凇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