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在简书那些鼓舞青春的文章随笔散文

你正在从事年少时的理想工作吗?

2017-08-11  本文已影响15人  可否质点

很早就听说过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觉得应该是本有深度的书。七月初就买了,但直到现在才真正读完。本计划一个周拿下,没想到今天就一口气完成了。

题目——【你正在从事年少时的理想工作吗?】是我快要读毕时突然想到的问题。

阅读学者余秋雨的一页一页文卷,仿佛足不出户也能跟着他远涉千里。作者考察的名胜古迹,对他们历史人文的了解,让我深深地感到佩服。一个人,只有对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有足够的了解与体会,才会在踏上这一方土地时感到热血澎湃、似曾相识。

作者说,文化苦旅,苦的不是旅行,而是在旅行途中目睹一件件美轮美奂、瑰丽无比的人文景观时,感悟到的创造之苦。

余秋雨所涉的地方毕竟有限,但却对每一处仔细考求、用心感悟,做到“精旅”。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现代人总自驾游,马不停蹄穿行数万土地、匆匆经过只为留下不久便被风沙隐瞒的足迹。虽然这是一本文学书,但完全可以成为日后如何实现旅行意义的指导手册。

阅读时,我的目光穿梭在字里行间,脑海中却不断想象着作者所涉的土地,宁古塔、天一阁、承德避暑山庄、北欧、中东、新加坡、马里亚纳海沟……他独自远行,却并不孤独。因为不管在何处,总有许多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热情朋友,积极配合他的考察工作。

我突然很羡慕他——旅行本是人生一大乐趣,又带着考察的目的,更肩负了一份文化使命感,使这份旅行变得格外可贵。

我希望将来也可以像他一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为一个学者。这本书,似乎颠覆了我对学者、研究员、大学教授的看法,他们并不都是闭户不出、埋头书卷、目光入神的知识分子,他们也讲求实践出真知。更重要的是,沉稳的外表下有一颗激情澎湃的心,胸怀坦荡,行者无疆。


看过热播剧《欢乐颂》第一季第一集后,我喜欢上了海归金领安迪冷静的谈吐气质以及强悍的业务能力。

我曾在网上看到过她的两个原型。

一个是硅谷女神玛丽莎梅耶尔,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子。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曾考虑过留校任教。最终还是选择加入这个她认为只有2%成功的Google公司,是谷歌的第一位产品经理和首位女工程师,设计过谷歌logo,并出任雅虎CEO。

另一个,则是Facebook第一夫人雪莉·桑德伯格,被称作现实版安迪。她最初担任谷歌副总裁,后来互联网新秀扎克伯格为了挖到这位大牛,曾连续六次请她吃饭,答应教她儿子武术,并给出3600万的高额年薪。而雪莉到Facebook不到两年,公司收益就翻了六倍。

她们给我一种错感,以为金融、互联网、商业是一种高新、权利至高无上、业务能力说有就有的行业。直到现在我才意识到——个例永远代表不了整体,永远无法反映出真实的情况。

我一直比较关注商业人物,因为一直觉得收益最高。而商业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又离不开互联网,因此我曾特别期望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不知道是不是简书里常说的“程序猿”)。觉得这种开发软件很有刺激性,有创造力,特别是看过谷歌世界最美办公室后,非常向往那种给人灵感的办公环境,相比之下,教师医生律师这些雷打不动、平平淡淡的岗位在心中就黯然失色。

我妈直截了当的问我:“设计不出来怎么办?”

我同学的叔叔在广州干这份工作,千叮万嘱将来千万别选这行,因为经常半夜就要被交到公司去修改产品策划。

每一个听到我说出这份工作的人都笑着摆摆手,劝我作罢。

可能因为不曾经历吧,或者电视剧看多了,我曾一度向往朝五晚九的职场生活、商业斗争。我爸说,“每天和别人周旋,你会过得很累”。但我不以为然,我喜欢有出差的机会,喜欢到处看看,不安定。更重要的是,那些职业相对而言收入很高,虽然风险很大——可能一夜暴富,更可能一夜破产。

但是,渐渐地,当我冷静下来,不被憧憬冲昏头时,才发现原来一切并不像我想的那么美好。世界上创业人士千千万万遍,可真正打出一条路来的寥寥无几。就是现在一些耳熟能详的大企业,华为、阿里巴巴……最初的时候,哪个不是一天天熬过来的。我不认为自己顶得住风险带来的压力,大概就是那个“死在黎明前晚上的人”。

特别是一个月打工的经历,使我彻底厌恶了职场,尤其是听说职场比工厂更复杂,互相排挤、勾心斗角的事件层出不穷,比比皆是。

其实想想,像杨绛和钱钟书一样一辈子闭门谢客,静静地埋头学问也没什么不好。老师说,我在人际交往方面不太擅长,经过两个月的假期,我突然发现,自己的确不愿意往人多处靠拢,尤其是根本说不上话的人。从小到大,每年的假期,我总喜欢待在家里,看看书,写写作业,背背英语,除了去爷爷家吃饭,可以一天不迈出大门一步,以至于好多村里人都不认识我。

我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编织着一个又一个的梦。流行的找伙伴、打卡、组团,根本不适合我。我还是老老实实的自己一个人干自己喜欢的事,随心所欲,不必天天和别人打交道。

著名翻译家、教育家傅雷,是个心直口快的耿直人,曾公开在研讨会上指责某些翻译错误,引来不少纠纷与口角。后来,他发现自己不适合外交,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每天老老实实待在自己的一间书屋,与文卷作伴,默默无闻。

我突然好羡慕这种工作,虽然简朴,但至少避开世间浮华,安安静静做自己就好。

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小时候的梦想,甚至青春年少时在长大后得以实现。其实就算放弃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没有什么好受指责的。有些梦想,永远只能想想,一旦实践,就变成了另一副模样。

突然理解了那么多通过写作成为自由撰稿人的上班族,他们大概就是厌倦了职场生活。那些现实世界里朝五晚九的日子,也许正是我最害怕的千篇一律毫无新意的工作,只是说我没有真正接触过,才会觉得那很刺激,很棒。才会觉得一年四季在各个地方奔波、甚少与家人作伴、每天徘徊于酒水合同之间的生活有滋有味。

我想,人在选择职业的时候,真的不能只凭一己执念,冲动下匆匆决定,尤其是年少轻狂的我们。但普天之下一定有人,将从小时的梦想变成了终生从事的职业。

你正在从事年少时的理想工作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