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持钻作者创作园我遇见的作家故事和好书推荐厦门漳州文友圈和闽南文化照片故事

写作入门(二十六)——书评示范

2023-02-27  本文已影响0人  周卫英

我阅读面比较广泛,基本上文学、哲学、心理学、科学、宗教各类书籍都涉猎,但是对于美学读的却很少。对于朱光潜和他的《谈美书简》,我中学时代早就知道,却没有认真读过。

朱光潜(1897年-1986年),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今安徽省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谈美》写于1932年,当时他还在英国留学,才三十出头。虽然年轻,在国内已经很有知名度。

这本书初版由朱自清先生作序(当时朱自清先生在英国伦敦留学),可见朱光潜先生的影响力非同一般。朱自清先生说:“孟实(朱光潜)先生引读者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这种‘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值得学者深思。”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能做入世的事业”,这句话好多人都熟悉,它就是朱光潜先生在书中写的。很早以前我知道这句话,是评价弘一法师的,那时我以为这句话是弘一法师说的。“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和这句话意思有相近,就是眼要高,手要低。

1932年的中国,非常动乱和黑暗,年轻的朱光潜身在海外,心系祖国,希望用美学美化和净化人心。出发点很好,但是有效果吗?恐怕很难说。人常说,浊者自浊,清者自清。

军人可以用枪炮救国,学者只能靠文化救国。“我坚信中国社会闹得如此之糟,不完全是制度的问题,是大半由于人心太坏。”

没有艺术和美感修养,人就会俗不可耐,不可能有真正的成就。现代的国家,教育非常发达,书籍非常丰盛,可是这样俗不可耐,一切只考虑名和利的人依然很多。

良好的制度并不能使人免俗。不管社会如何发展,有高雅的人,就有低俗的人,谁也无法改变。只是我自己愿意超凡脱俗,以最优秀的文化美化和净化内心,从而使社会少一个追名逐利的小人,多一个不断完善自我和战胜自我的君子。

并没有一个完全客观的世界和人生,生活是什么,主要在于我们看待它的角度、距离和方式。欣赏就是发现,就是创造。有美好的心,才能有美好的人生。

深夜,在温暖的台灯下,我静静地阅读欣赏《朱光潜谈美》,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提炼和组合。

与其说是读朱光潜,还不如说是读我自己。我的文字由朱光潜而引发,其实是表达自己的思想。一切都在自己心中,离开自心一切都不存在。文字即我心,我心即文字。

就“用”字的狭义说,美最没有用处。但是人除了基本生活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

有为(有自我,有目的)是受限制的,无为(无我,我目的)是自由的。美是自觉自愿的创造性活动,是人生自由和意义的体现。

对于一颗松树,商人想到的是木料和价钱。植物学家想到的一颗针状叶、球形果、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画家欣赏到的是一颗苍翠挺拔的古树。树是一样的,不同人观察角度和感知结果却可能完全不同。可见树是随观者性格和趣味而变化的东西,其他一切都是这样。

树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宇宙本来面目是什么,人们很难有共同的认识。这在哲学、科学、宗教、艺术上都是永远争议的问题。

人生需要有实用的态度,积累生活经验,趋利避害,维持基本生活。人生还需要有科学的态度,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探求客观真理,在混乱的世界中推理、演义和归纳,寻找出事物之间的关系和条理。

在实用态度和科学态度中,人们由一件事情联想到许多其他事情。事情不是孤立的,注意力不是集中的。而注意力的集中和意象的孤立,是美感的最大特点。用直觉直接感知审美象形,头脑抛弃杂念和妄想,很近似禅的状态。

实用态度相当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科学态度相当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审美态度相当于“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宗教态度是“山水者,即非山水,是名山水。”

所以一个真正得道的人就是真正的艺术家,世界万物都是绝对的美,都在他们的清净心中还原到最真实的本质。欣赏美不是用头脑去分析解剖,不是知识的堆积,而是回归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事物。

圣人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圣人的心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不一定艺术家才能欣赏美,每个心地纯净的人都能发现美。发现就是创造,对于不会发现的人,美等于不存在。

罗丹说,世界不缺少美,而且却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几乎人人都知道,都会引用。很类似古人说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真、善、美,完全是一回事。得到一个,其他两个就都有了。失去其中一个,其他两个就都没有的。纯粹的艺术家和科学家,就是纯粹的圣人、至人、真人、神人,大成就者。

清净心不但生智慧,也生美感。创造美很简单,能够静心即可。在儿童时期,我们的世界无不美好。找到美,就找到了童年,找到了心灵的故乡。

苏轼曾经写过一首很有禅意的诗:“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终于亲临庐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烟雨、澎湃潮水,却发现过去的冲动妄念不过如此、并无惊奇,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周国平老师说,写作就是培养随时用文字记录思想的习惯。勤记录,灵感就不会丢失。不要怕写不好,要有写不好的勇气。只要坚持写,总有写好的时候。我之所以很勤奋地写,就是这些话在鞭策和激励,给我自信。不管写的如何,我都敢发出去让朋友们阅读和评价。

艺术其实没有绝对好与坏,只有喜欢或者不喜欢。思想和见解其实也没有绝对对与错。怎么说都对,怎么说都有道理。由于有这些认识,所以我才有勇气表达任何感受和观点。当然我知道它们也只是个人的偏见和一孔之见。

写文如做菜,众口难调。我们只为那些喜欢自己的人写,为同境界的人写。只能选择自己能够读懂或者喜欢的读,不可能读尽天下所有的文字。对于不喜欢我们的人,不在相同档次的人,我们的文字毫无意义。

每个人能够欣赏别人和被别人欣赏,都需要有许多条件。条件不具备,只有被别人误解,或者误解别人。所以不要要求别人完全理解自己,也不要希望完全理解别人。不懂也是一种懂,不理解也是一种理解。

热爱、专注和勤奋是一切成就者的共同点。也许人和人有天赋差异,但是我更相信自己的努力。我感觉自己并没有书法的天赋,但是经过长期刻苦练习,克服许多枯燥乏味,在写字上还是有很大进步。

任何事情只要人爱好和实践,就肯定能有所收获。说自己没有天赋的人,其实是给自己的不热爱和懒惰找借口。过于强调机遇重要性的人,是给自己的失败找借口。过于深思熟虑,就会失去行动力,加重拖延和恐惧。

不写读后感,读书就比较粗糙和肤浅。为了写读后感,阅读就比较细致,思考就比较深刻。写作能够提高阅读能力,阅读当然可以提高写作能力,但前提是多写,勤写。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改变。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笔记和创作确实有助于思考力,这是我写读后感的感悟之一。

《朱光潜谈美》不是学术著作,而是书信体,是散文作品,所以既有文学之美,又有新颖的思想和独特的见解。知道美感如何产生,我们就可以自主地创造美,提高欣赏美的能力,提高艺术品味,生活质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