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车人(一)
年轻的时候身上好像总有使不完的劲儿,觉得自己会永远年轻。还记得那些年大街小巷校园操场常常响起的一首歌是《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耳畔回荡着“美妙的春光属于谁?属于你、属于我,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仿佛年轻的时光永远也过不完。
一晃八十年代已过去四十年了,改革开放️这四十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谓沧海桑田日新月异,不说那飞天遁地智能互联网的高科技了,就说人们的旅游出行、淘宝物流都是飞机汽车了,仿佛一夜之间换了人间。我们这些“八十年代的新一辈”也都到了退休的年龄。这代人见证了祖国的发展,亲历了生活方方面面的巨大变化,感触最深的是小时候几乎没见过马路上有汽车跑,偶尔看到一辆“大解放“一群孩子都会好奇的追着看,最常看到的是马车和人力车。
印象最深的是那些身上穿着“八根垄”(用针线缝的一条一条垄的棉坎肩)腿上打着绑腿的拉车人。他们拉着各种货物每天从家门前的松江路上经过。
那时我家就住在松花江边的松江路德安3号楼,楼下就是松江路,过道就是石头砌的松花江大堤,小时候几乎每天都去江边玩,看见沿江的松江路上总有拉车的,那时候松江路是吉林市最好的一条马路,路面平整干净,沿江堤一溜儿的大柳树,柳丝垂地,路边有树荫有凳子方便歇脚,加上这条道儿不让走大型机动车很安全,所以每天都能看见拉车人在那儿拉车走,每天每天。
提起拉车人你脑海里闪现的大概都是像骆驼祥子那样身强力壮的男人吧,这里我要告诉你那个年代还有女人拉车的,只是相对少一些。
每当中午午休的时候,拉车的男男女女就坐在树荫底下一起吃饭,几乎看不出性别,女同志穿的也和男人一样,带着帽子,她们没有疏辫子的,都是“五号头”,要不是头发长点儿你会认为她们跟男人一样了,也绑着绑腿,穿着胶鞋,夏天灰布衣衫、蓝上衣,冬天就是“八根垄”跟男人一模一样。
下雨的时候没地方躲,披块儿塑料布蹲着,在树底下躲着避雨,那是我最常见的一个情景。
冬天的时候,冰天冻地雪大路滑,一走一跐溜一走一跐溜,他们打着绑腿、有的穿着兀拉、有的穿胶鞋,在最严寒的冬天里拉车人头上摘下来的帽子都是冒热气的。
至今还清晰的还记得四十多年前那个冬天我哥脱下来的棉袄能立住的情景。
那是一九七六年中学放寒假我三哥为了挣点零花钱和邻居一个小伙伴儿找了个去冰窖拉冰的活儿,没想道那活儿那么辛苦,每天早上四点多钟天还没亮他就起来拖着推车子走了,冬天的东北早上四点外边是冰天冻地漆黑漆黑的,他先要拖着空推车子走十六七公里路到阿石冰窖那儿拉上一车冰再踩着跐溜滑的路面一步步艰难的走上十四五公里送到江湾路那儿的果窖,每天要拉两趟冰,送完两趟冰晚上再拖着空推车子走七八公里回家,就这样每天要拉着手推车在马路上走六七十公里。到家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了,回到家里脱下来的棉袄放在角落里居然像定了型似的能立在地上不倒,那个立在地上的棉袄当时让我们很惊奇,以至很多年过去了提起哥哥拉冰这件事就会想起那件立在地上的棉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