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庶女的自我修养
壹、才自精明志自高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塑造了各式各样的奇女子无数:黛玉的风流雅致,宝钗的无情动人,湘云的豁达豪爽,妙玉的清高孤傲……每一位都鲜活可爱,又如幻如仙,人间少有。
如此群芳争艳之奇景,正是《红楼梦》最精彩之所在。
在这座大观园的百花丛中,探春不是容貌最美的,不是才华最好的,也不是出身最高贵的,但她一定是最明媚娇艳,与众不同的。
她的聪明、风骨、气度、能干和抱负,哪怕说是红楼女儿第一人也不为过。
书中描写探春:“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如此寥寥几句,便足以使她的形象活了起来。虽是庶出,但却优秀得十分耀眼。
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探春排名第4,仅次于林黛玉、薛宝钗和贾元春,足见她在曹雪芹心中的地位之高。
“才自精明志自高”,曹雪芹把她的优秀归为两个部分,一为“才”,二为“志”。
在才华方面,探春是贾府最擅长书法的小姐,作诗水平也是一流,是海棠诗社的第一发起人。
不仅有着诗书之才,她还有着过人的管家治家之才(往大了说,也是经世致用之才),“探春管家”是《红楼梦》里非常重要且经典的一个情节。
作为暂替凤姐管家的贾府庶女,探春管家之路困难重重,但她都解决得干脆利落,雷厉风行,智勇无双。在管家期间,她洞悉大观园里的经济问题,敢于创新改革,提出了“承包责任制”。连凤姐都夸赞她:“好,好,好,好个三姑娘!”
有《红楼梦》研究者称她是改革家,政治家,说来并非虚言。
可以说,探春的治家之才是高于秦可卿、凤姐、宝钗等人的。
更为难得的是,探春有着全局意识和忧患意识,比起浑浑噩噩只知享受的贾琏、沉醉于温柔富贵乡不问世事的贾宝玉等人,她对家族命运看得尤为清晰。
在抄捡大观园事件中,只有她强烈反抗,并说出了这样的话:
“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探春的志气也是极高的,而且她的志气不同于晴雯的“心比天高,身为下贱”,也不同于妙玉的“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探春的“志”,是扎根于她极强的自身素质和能力,以及极高的情商和智商的。
《红楼梦》中的豪爽型女子有两位,一个是湘云,另一个就是探春。
湘云的豪爽,更多地体现在性格的豪迈,但终究是女孩子的娇憨烂漫更多一些;而探春的豪爽,则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和风骨,她渴望以自己的力量,改变贾府的命运。
正如她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立出一番事业来,那时自有一番道理。”
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之壮志的,不只有宝钗,探春亦是如此。
贰、生于末世运偏消
评说探春,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她的庶女身份。
《红楼梦》的主题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每位如花美好的女子,都逃不过命运的摧残,终究都是一出又一出的悲剧。
而探春的人生悲剧,除了“生于末世”,便是源于她的庶女身份。
她不得不优秀,因为她只有优秀,才能在贾府立足,才能被别人看得起。
她不得不懂事,因为她只有懂事,才能讨得嫡母和祖母的欢心。
殊不知,懂事的孩子,其实最是可怜。毕竟,谁不想肆意任性呢?可是,没有资本任性的孩子,只能自卑敏感,谨言慎行。否则,她将跟同胞弟弟贾环一样,受尽欺负和冷眼。
探春的地位,是靠自己拼出来的;她的尊严,是靠自己挣出来的。
然而,无论她怎么努力变得更出色,可她终究只是所有人眼中的庶女。
她把宝玉当亲哥哥,对宝玉嘘寒问暖,又是给钱又是做鞋,还对宝玉说:“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就是姐妹弟兄跟前,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什么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
而宝玉呢?却对黛玉如是说:“我又没个亲兄弟、亲妹妹,虽然有两个,你难道不知道是我隔母的?”
如此对比之下,实在可悲啊。
如果探春的生母赵姨娘和胞弟贾环知礼得体倒也罢了,偏偏一个又坏又蠢,一个言行猥琐,不仅不关心她,反而还处处拖累她,多次将她气哭,让她在贾府的处境更为尴尬。
对于古代女子而言,最重要的人生大事莫过于婚嫁。而在婚嫁市场上,嫡女和庶女的地位又是完全不同的。
同样是贾府的小姐,嫡女贾敏嫁的是探花郎林如海,嫡女贾元春嫁的是当今皇帝。但探春作为贾府的庶女,不出意外的话,是很难嫁得高门的。
连王熙凤也忧心她的婚事:“将来作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是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殊不知庶出只要人好,比正出的强百倍呢。将来不知那个没造化的,为挑正庶误了事呢,也不知那个有造化的,不挑正庶的得了去。”
可怜的探春,即使万般优秀,依旧要被外人挑剔出身。这是她的伤痛,也是她的心结。所以,她向来要强,事事不愿落后于人。
假如探春是嫡小姐,纵然贾府终将倾覆,但至少在她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她能无忧无虑地在父母兄长的悉心呵护下度过一段天真烂漫的美好时光,而无须整日兢兢业业,如履薄冰。
假如探春是男子,想必又更将大有不同了,甚至会影响整个贾府的命运。
贾府为何衰败?一是在政治上站错了队,二是后继无人。
嫡长子贾珠青年早逝之后,平辈男子中几乎没一个争气的。不是花天酒地就是浑浑噩噩,要不就是贾宝玉这种空有才华却厌恶仕途经济的公子哥,连一个认真读书正经科考的继承人都没有,风雨飘摇的贾府,哪里还能有未来?
而唯一一个有全局意识和忧患意识,又通诗书、明事理的,只有探春这个庶女。
若她为嫡子,定能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成为贾府下一代的顶梁柱。即便后来贾府还是会被牵连抄家,但以探春的远见,做到秦可卿临死前所托付的退路还是完全没问题的。
可终究,她身为女子,且是庶女,满身的才华和抱负无处施展,只能眼看着“三春去后诸芳尽”,任由家族走向注定的衰败。
叁、莫向东风怨别离
《红楼梦》虽未完结,但探春的结局,早已清楚地写在了判词里:
画着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她的人生走向,毫无争议——
在贾母的寿宴上,南安太妃看中了探春,将她认作皇家女,安排她和亲远嫁,成为南洋王妃。
她离家的日子,大概是在清明节前后,乘船而去。就如同天边的风筝一般,远走高飞,再无归期。
第五回“千里东风一梦遥”的判词,第二十二回的灯谜“风筝”,第六十三回杏花签上的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等等前言,都是探春和亲远嫁的伏笔和铺垫。
许多现代读者或许会觉得,探春由一个小小的庶女,一跃成为高贵的王妃,其实很幸运。但在信息不通的古代,远嫁他乡意味着骨肉分离,一生都很难再有相见之日。而异国的语言风俗、饮食习惯、风情地貌等等都与中原大不相同,且远嫁的和亲女子在当地无亲无友,无依无靠,难免孤独寂寞。
可想探春后半生处境之艰难,绝不亚于当日之贾府。
所以画里的船中女子,只能对着茫茫大海伤心哭泣。她哭的是自己的过去,更是自己的将来。
红楼女子“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无人能有幸逃脱“薄命”二字。
可我依旧心怀“万一”的侥幸——或许呢?
或许,她所嫁的那位异邦王,年轻正直,能懂她,爱她,敬她呢?
或许,她所生活的环境,政治安宁,少有战乱,异族人也都能善待她呢?
或许,在千里之外的王府里,探春相夫理家受人称赞,才华终于得以施展呢?
或许,或许……
我怎不知,和亲远嫁是另一场悲剧的开端。然,总不愿探春彻底认命,失了希望。
宁可相信,以她的聪明能干,总能绝处逢生,在全新的世界,以全新的身份,开创全新的人生,永远如花灿烂。
—END—
▼我的其他文章▼
这个史上最丑的魔童哪吒,凭什么拳打“大圣”,脚踢“白蛇”,成为最强国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