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亲密关系中自我功能阉割者,怎得幸福?
01
无意之间看了日本作家井上靖的《杨贵妃》传,顿时觉得心理学上常说的“人生剧本”,倒挺能验证杨贵妃一生的命运。
这部传记和普通的人物传记写法完全不同,虽然作者是通过大量史料的真实还原,但还是很难,让人看到杨贵妃本人的性格特点。
作者是以杨贵妃的眼睛观察到的一切为切入点,串联起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以此见证唐玄宗时代的陨落。
这种写法的切入点很小,却展现了一个很大的背景。这种写法虽然对人物关系和历史事件脉络很清晰,但对于个人来说,显得不够立体和饱满。
也许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本身吧,即使有倾城倾国的容貌,女性终究总是男人权力世界的一道配菜。
当时身边的所有人,只不过把这样的女子当成了那个最有权势男人的一道大餐。
后来又是怎样的境遇?结局的唏嘘,冷暖自知。正应了那句:“我捧你的时候你是玻璃杯,松手的时候你就是玻璃碎渣。”
02
杨贵妃本来是唐玄宗与武惠妃所生皇子寿王的爱妃,在开元二十八年的某一天,玄宗命杨贵妃前往自己的温泉宫。
面对父皇的命令,寿王知道自己不得不失去爱妃杨玉环了。也许是出于一个男人的尊严,他向玉环传递了父皇之命,让玉环自己好生考虑自己未来所想走的道路,他没有要求爱妃立刻作出答复,便转身离开了。
一刻钟以后,杨玉环的侍女便来了,“父王有命,岂能违背?”寿王听到了玉环这样的答复。
寿王听到妻子的答复,心里松了一口气。他比谁都清楚,如果不照办,寿王自己和玉环今后的日子肯定也不好过,现在失去一个妻子,但两人保住了性命。
那一天夜里,没有和丈夫告别,杨玉环就独自离开了。从此这一对夫妻,便是陌路。
权力的光环可以让一个人彻底沉醉。奇妙的是,杨玉环并没有把即将见到的玄宗看作自己丈夫的父亲。
至少从她走出寿王府的那刻开始,她清楚地明白,玄宗才是大唐帝国的绝对掌权者,自己的命运也会可能来个急转弯。而过去的丈夫,不过是这个王族中的一个普通成员而已。如今,她将面对权力的巅峰的男人。这绝不仅仅是为了活下去,在她的心中,似乎有了更多的想法。
尽管此时的玄宗,已经是一个年迈的长者,但后宫三千女人都因为各种权力的联结,企图通过爱情的名义,得到掌权者的宠爱。
唯有如此,才能得到自己的荣华富贵和家族的满门高升。竞争,在这一群女人间是无刻不在的。
从第一次与玄宗相见开始,杨玉环就颇为大胆的盯着玄宗。渐渐的,还把自己发展成能让玄宗安心就寝的自带母爱“光环者”。
堂堂的一个皇帝,睡觉后常被噩梦惊醒,惊叫有刺客。只有喊比自己还大一岁的老公公高力士进来,陪着自己才能再次入睡的玄宗,在某些方面,像一个无助的孩子。
其实说是巨婴也不为过。杨玉环尽管比玄宗年轻太多,但她还是在抓住玄宗的恐惧方面,给予老母亲般的关爱,某种程度上,给了黑夜里玄宗,一种类似于高力士才能给予的安慰。
也正是这种依赖之情,让杨贵妃有意无意的成为了玄宗的心头好,从此不理朝政,和贵妃从早到晚的相伴相守。
这期间,比贵妃年纪还大很多的安禄山,甚至当着玄宗的面,在热闹的宴席上,一本正经的请求杨贵妃能当自己的干妈,玄宗被眼中的这个杂胡胖小子,逗得哈哈大笑。
可万万没想到,自己笙歌艳舞的背后,却是自己宠爱的安禄山,造反的开始。
在国土接连丢失的时候,众臣要求玄宗杀了贵妃,提振士气。
陪伴了玄宗十几年的杨贵妃,用皇帝赐予的白布带,平静吊死,结束了自己的性命。那些曾被她害过的妃子们,在同一个世界与她终相遇。
纵观杨贵妃的一生,看得出来其对权力的渴望,为此,她听从高力士的摆布,最终把自己活成了玄宗的“玩偶”。从开始,就把自己作为权力的附属物,以爱情之名行讨好之事。
可惜,过度依赖权力的庇护,最终不过是十几年的荣华富贵就走完了自己一生的路,最终比那个年老的爱慕者,更早的离开人世。
自己的命,永远都是别人说了算。也许这是她所处时代、逃不过宿命的悲剧。
可如果没有对权力的极度渴望,又怎会被权力疯狂反噬?
如果爱情和权力,一开始就是做交换的条件,那么权力丧失的时候,就是和爱情告别的时刻。而身体这个承载爱情的载体,自然消失的越快越好。
杨贵妃人生最大的悲剧,在于自己的人生脚本,从来没有机会自己去撰写。所谓人生命运这种剧情的推动,从一开始就不是自己决定的。
人生也不过处在总被人挑选的命运里。而这种本来是内在关系模式,却变成外在展示的人生剧本。在亲密关系中,自然缺少了自我成长。
这种自我功能的阉割,所谓贵妃,就算是享尽一时的荣华富贵,最终也不过是“人如蝼蚁,命如草芥”罢了。
03
杨贵妃所处的时代和我们今天的时代,隔得太远。
可在今天生活中,依然有很多女性,依旧是把自己被动地放在任人挑选、等人追求的位置上等待爱情。
大概在两年前,有一个读者,曾经留言告知我,说她自己是一个还在大学读书的女孩,家境平凡,相貌姣好,现在全校最富的一个帅哥来追求她。她说学校太多女生喜欢这个男生了,让我写篇文章,评价一下这个事。
我评价什么呢?
我其实能感觉到这个年轻的女孩,对优质男生追求自己的暗喜与骄傲,但我并不知道,她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个男生呢?
是因为周围很多人喜欢这个男生自己也喜欢?还是觉得众多女生里,这个男生却选择追求自己,才感到非常荣耀?
我并不清楚她心里的真实感受,又怎么回复呢?但我知道,很多人在建立亲密关系之初,并不是因为爱的本身的选择。
有的是因为对方当时外在条件的光环,有的则是“正好瞌睡的时候,对方递来了一个枕头。”
这样的亲密关系,往往都是在一定的条件和背景下形成的。但是聪明的你,是否想过,当这些条件背景不存在的时候,亲密关系的维系又靠什么呢?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消息都令人沮丧。似乎就在自己身边,也有越来越多的九零后女生,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独立而自信的女孩在生活中越来越多,结婚这件事,甚至不再是所有女孩渴望的最大梦想了。
结果,那些不把自己当成婚姻关系的附属品的姑娘,反而活得更加自信而勇敢。
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某天她们与爱情相遇的时候,遇见爱情的恰好是爱情本身。
这样的亲密关系,是双方不断地把自己写入对方的人生剧本的过程,最终才会彼此融合、共同生长,令人欣喜。
@作者妮妮:
曾任记者多年,亲子教育与自我成长的终身学习者。
13岁帅哥的少女心辣妈,有深度的话痨达人,真诚幽默的非著名阅读推广人。
个人微信公众号:妮妮小屋(ninixw),欢迎与妮妮交流阅读与生活。
本文图片来自豆瓣电影,感谢原图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