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作家的信

2023-07-27  本文已影响0人  我还是原来的自己

这是我从电视上看来的。大器晚成的奶奶作家杨本芬,给《岛上读书》的作家们写了一封信。

大体内容如下:尊敬的苏童老师余华老师,我比你们痴长如此多年岁,但在文学上,毫无疑问你们是我的老师。

我从年轻时期就崇拜作家,作家可以让人哭,可以让人笑,我觉得真是了不起。我读过余华老师的《活着》,也读过苏童老师的《米》。前者让人悲伤,富贵的亲人,那些好人们一个个死去,活着真是一件偶然的事情。后者让人绝望,活下来的人满含罪孽。很久以前读的,也不太清楚我的理解对不对。但清楚记得的是,我沉浸在你们的小说中。

你们的写作印证着我对作家这个职业的理解。好作家把读者带进他们用文字创造的世界中,由于年轻时就喜欢读小说,我对文字没有隔膜感,这种无知无畏的勇气促使我在退休以后,拿起笔写自己的故事。

我没有多少虚构的能力,笔下的故事在生活中都有原型。比如《秋园》中那个出生时像老鼠一样大小的人物,有读者以为是一种魔幻的写法,可是不是,生活中就真的曾经有这么一个人。我照着生活去写竟然也有了魔幻的意味,真耐人寻味,我想这值得琢磨的意味,就是文学。

好舒服的文字啊!从中我们可以读出这样一些信息:

1,老人家心态平和,谦恭,有很高的人格修养。这是最终成就她作家身份的基础吧。

2,老人家年轻时曾经非常痴迷地读过各种文学期刊,像收获,十月,钟山等。因此,在文学造诣方面有很深厚的积累。

3,老人家对文字文学有自己独到的思考和见解。她在信中提到的虚构能力,魔幻写法,以及她自己心目中的“文学”的认知,都刷新了我们对一般概念的老人的看法。

果然如此,这世界,没有什么一夜成名,其实都是百炼成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