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院简书电影每天写1000字

《心理罪》: 罪恶与自我

2017-08-17  本文已影响72人  万鸣
心理罪—方木

当你凝视着深渊之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这是我观影时脑海中频现的一句话。

主人公方木,是一名犯罪心理学天才,通过心理画像找寻凶手,即案发后,带入自己到凶手视角并结合案发现场蛛丝马迹来推断嫌疑人特征。

“犯罪心理”近年来频现悬疑题材作品中,正是主角需要自我代入,模拟罪犯心态的侦破手段突破了人们对侦破过程的惯有印象,更有了浓重的反噬危机。

方木侦破卟啉症患者首起杀人案时,面对冰冷的尸体,小心翼翼的刀痕,作出了嫌疑人渴望鲜血,极可能患有血液病的推断,而当他转身呕吐时,打开的水龙头,在他眼中,流淌出的是殷红的血液。后来的追捕过程中,方木对于嫌疑人逃跑路线,隐藏“猎物”据点的推理,每一次他都“化身”嫌犯,身临其境地靠近罪恶,甚至触碰罪恶,并在恰当的时机拾回理智,从嫌疑人视角切换回自我,而这种切换需要高度冷静与自持,这也是为何刑警队长邰伟在开始时警告方木:

“在看穿别人的同时,别丢了自己。”

影片的高潮,同时也是我认为最为精彩之处,在于方木与终极对手孟阳,一次亦真亦假的对话。方木运用了网络直播对孟阳实施了自以为有效的心理诱导,而他鲁莽的行为不仅受到了邰伟的否定,更引发了罪犯更强烈的反击——他的恋人被残忍杀害。

恋人离去后的无力

在描述孟阳外貌特征的笔录中,方木却迟迟难以给出答案。所以方木到底有没有见过孟阳?他们进行了一场怎样的心理对峙?导演埋下了一些伏笔:方木印象中孟阳与现实中孟阳的大相径庭;对话中孟阳给出的错误暗示;对话中方木被袭击的幻象;对话结束后孟阳不正常的瞬间消失。我认为,对话其实是方木化身孟阳,自我心理侧写的过程,偏离现实的原因是方木自我认知错误导致的过分自信与他潜在的恐惧。

心理画像之所以难,是在于化身嫌犯的同时不能掺杂任何自我感情色彩,方木是天才,同时孤僻又自傲,而这一特点,常见于犯罪心理学天才身上,如priest《默读》中的费渡,《他来了,请闭眼》中的薄靳言。

只有隐藏真我,又保持高度自我,才能更好地接近罪恶又不被罪恶控制。

然而高度自我并不等于敢于面对自我,恋人死前的方木是一个盲目而有效的工具,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一旦他彻底迷失自我将完全沦为另一个罪犯,或者精神崩溃。他被架空在外界与真我之间,面对自我成了他的心理盲点,片中方木被催眠时的心理挣扎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点,而这也解释了方木对孟阳的恐惧,与对信息的误读,因为对话中的孟阳是另一个自己。

恋人离去带来的痛苦粉碎了方木与外界的隔阂,邰伟的开解粉碎了他与自我间的隔阂。“魔鬼和神是不会失态的,只有人会。”方木禁不住抱头痛哭的那刻起,他的人性归来——

脆弱赋予他更大的力量,去摧毁罪恶,面对自我。

片尾—自我和解

片尾方木自问:“你现在可以画出自己了吗?”这是他的自我和解与自我醒悟。

邰伟说:“现在你是一名合格的警察了。”这是对方木找回自我的肯定。

“人跟树一样,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样写道。

而我想,黑暗的表层是罪恶,底层是自我,只有穿过罪恶,扎根于自我者,得真光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