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6《陌生人效应》【加拿大】马尔科姆·格拉德维尔
前言:人的一生中,我们绝大部分“社交关系”都是与陌生人建立起来的。从进化角度而言,在与陌生人初次接触时,人们都会产生一种“天然感觉”,是放松还是谨慎,敌对还是友好。但研究表明,这种印象并不准确,甚至是危险的。因此,如何聪明地处理与陌生人的关系,成为每个人一生中必须掌握的技能。
正文:
我们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往往会表现得过于自信。我们会坚信自己对别人的了解超过别人对自己的了解,即认为我们具有别人所不具有的洞察力。我们认为自己通过蛛丝马迹就能看透别人的内心,于是我们不放过任何机会去评判陌生人。书中给出了一次“补全单词”的实验,被试者往往是无心之举,随便填单词。但是在被别人解读的时候,却是各种奇奇怪怪,不着边际的联想。作者将这种现象称为“非对称洞察力错觉”,即我们会过高估计对别人的判断,连别人自己都没有判断,但是我们会脑补很多想象。
“默认真实”是我们在人际沟通中常见的现象。我们在跟人打交道时,总是默认,对方是诚实的,这是一个人的本能。当然这也是普通人和科学家的区别。我们不会头脑清醒的像科学家那样,在得出结论之前,慢慢地搜集证据来证明某件事情的真伪。我们的步骤恰恰相反,我们从相信开始,只有当怀疑和疑虑上升到无法被解释的时候,我们才会停止相信。
因为只有在大多数情况下默认真实,我们才能顺畅的跟陌生人开展协作。就算偶尔被骗,并不会对生存造成致命的打击。但是,假如什么都怀疑,虽然你不容易上当,但也很难跟人协作。更重要的是,你自己的生活,也会因为过度怀疑,闹得一塌糊涂。这对一个族群来说,是个致命的缺陷。总之,凡有收益,必有代价。
在小说中,我们常常会读到“他吃惊地瞪着双眼”或“她脸色一沉”这样的表达,以至于我们会想当然地认为,人在吃惊时肯定会瞪大双眼,在失望时一定会沉下脸来。但书中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第一个原因是,文化背景的不同会导致我们对很多东西的表达可能往往相去甚远。第二个原因是,酒精之类的东西会缩小我们的情绪视野和精神视野。即酒精会让前景中的东西更加凸显,让背景中的东西显得更不重要。第三个原因是,高压之下人的内在表现和外在表现往往也是相去甚远。
本书给我启发最大的还是耦合效应。什么叫耦合效应?简单说,就是一个人的任何一个行为,都不是孤立的。它是由一堆相关因素,共同造就的结果。即人的行为和发生地点具有紧密的耦合性。它告诉我们,不要一看到陌生人就匆忙下结论,不妨多了解一下陌生人所处的世界。一件事情的发生,往往是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缺一个往往都不会发生。
比如,旧金山的金门大桥,是有名的自杀圣地。从建成到现在,已经有1500多人从这里跳下去。按理说,桥上应该加个护栏才是。但是,直到2018年,护栏才装上。这是因为人们都认为,假如一个人要自杀,护栏根本没用。我们认为自杀是个简单的动机问题。就算跳桥不成,这个动机还在,他总会想点别的死法。因此,护栏是多余的。但事实是,有人做过统计,调查了515个想自杀,但是没死成的人。结果发现,只有25个人,又选择了别的方法自杀。剩下的490人,都干脆放弃了自杀。换句话说,自杀其实是环境、地点、动机,等等一大堆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这是个典型的耦合。
结语:在生活中,与陌生人交往不可避免,我们要做的是不要太傲慢,不要轻易下结论,不要太容易做有罪推定,也不要太容易的轻信。总之,在社会上生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保持明智,保持善意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