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匠人
农耕时代的士农工商,从古至今工匠和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工匠,都掌握着独特的技艺,熟能生巧鬼斧神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各类手工匠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景图定下底色,经过工业和后工业潮流的洗礼,现代社会少有传统的匠人,但是匠人精神一直在我们的血脉中流传,永不过时。
互联网快节奏的工作方式,社会心浮气躁,为了做产品而产品,追求即时利益,当然也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家把做产品的过程当作养孩子的过程,需要悉心的照顾。但是又有多少称职的父亲,这个过程中的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10个父亲就有10个不同的孩子,但是产品的可能性结果是唯一的,有自身的逻辑和规律,当然我们不能绝对的把控所有规律,仅有的情感的投入也是不够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持续的专注和感悟。
价值观
“工匠精神落在个人层面,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给客户无可挑剔的体验。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与工匠精神相对的,则是“差不多精神”——满足于90%,差不多就行了,而不追求100%。我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现象,多少与工匠精神稀缺、“差不多精神”显现有关。”
沉浸
有时候会觉得痛苦不是痛苦,痛苦意味着享受不了的快乐,归根结底是小自我绝对的局限性所导致的。
选择
做产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论在做产品的过程中还是其他的事务,是不是真的想要做,为什么要做,不做是不是也可以,做了有什么影响。当然,放弃选择也是一种选择,随着趋势沉浮,其次个人的选择是有限的,而需求是无限的,放弃小我的选择而述求无限的自由。
行必有法,法必有度。有所不为而后有为,尤其是产品岗位涉及到的事务繁多,每一步都需要细心,但是如果事无巨细反而会打乱自己的节奏。
艺术
把灵魂融入到产品中
产品的艺术性不仅在于视觉美感和体验美感,更在于潜在的精神美感。
不论是视觉的享受或是体验的感受,都只是一种形式,是一种硬性的享受,还有软性的享受,在于灵魂的沟通,赋予产品灵魂,在产品中能感受到背后的精神和文化,宗旨和理念。产品有自己的寿命,但是产品精神和气质永远不会腐朽。
只有对产品不断的完善改进,在社会潮流的历练中不断的打磨,不管最终结果是否成功,整个过程是无比享受和投入的,带来的积极意义和价值也是无比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