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教育

说话的复杂性!

2019-07-16  本文已影响0人  惠心千爱智慧

 当下有很多孩子两三岁还不说话,起初,家长们听老人家说“贵人语迟”,听多了都信以为真了。等孩子又大了些,还不说话,左邻右舍都说“你看科学界有很多大咖们,小的时候都是说话迟的,没事的,你家这个有潜质呢!”,你听多了是否也信以为真了呢?殊不知,现在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都市生活,比如家庭成员少、主带养人不爱说话、父母早出晚归忙于生计无暇陪伴、狭窄的楼宇生活半径及人际交流圈等等,造成孩子在语言敏感期阶段就缺少了语言刺激的量和语言互动的条件。另外如果孩子还有被包办代劳过多、口腔敏感期迟迟未满足、长期静多动少、语言环境不稳定、或者长期爱和尊重不足等问题存在,多会造成孩子不会说话的现象。

    一般我们的理解是听觉是好的,不用多加干预,孩子能说话那是迟早的事。事实上,说话是一个人通过运用自己的语言能力和外界沟通的一种方式。语言能力的获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到底多复杂呢?让我们一起从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来了解下吧!

    从儿童发展心理学角度讲,儿童语言的发展是指儿童母语理解和产生能力的获得。其发展层次是语音、词汇和句子。在语音发展阶段,据研究表明,人类出生时就先天具有普遍的、各种语音的范畴知觉,能区分所有的语音对比。后天的语言环境和语言经验会加强其中某些语音的区别能力,同时削弱其他某些语音的区别能力。可见这一知觉在理解语言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语音的发生从新生儿的哭到牙牙学语,一路基本都是随着口腔敏感期的发展进程而发展的。一般牙牙学语的出现集中在第九个月。随着月龄增长,理解能力进一步提升,到了一周岁左右开始能说出第一批词。学会说一个词,必须建立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要能识别一个相应的概念,能识别一个语言单元,并能建立彼此联系。到一岁半,掌握一定数量的单词以后,儿童就开始把两个词组合起来形成句子,这是儿童发展中的又一个里程碑。日后不断的语言刺激和儿童日益增强的接受能力,会帮助儿童完善语句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一般2、3岁的儿童喜欢和成人交谈,喜欢听简短故事、儿歌等。4、5岁的儿童已能和成人自由交谈。

    从生理角度,我们来认识一下参与语言发生的各个器官和部位,也就是负责发声的生理结构。

 口腔控制—―语音的“制造场”。喉部发出的声音,经过咽腔到达口腔,在口腔内受到各种节制而形成不同的字。这个受节制的过程就是咬字过程,起节制作用的器官是唇、齿、舌、腭。只有这些器官配合协调,才能做到吐字准确、清晰、集中、圆润及流畅。另外不可忽视的是支配这些器官运作的是口周的肌肉,如口轮匝肌、嚼肌、颊肌、上唇方肌、笑肌及颧小肌。

喉部——声音的“发源地”。当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喉部时,使声带发生振动,形成语音的原始物质材料——喉原音。涉及的生理结构有喉部软骨、喉部肌肉及声带。

气息——声音的原动力。声音的强弱、高低、长短以及共鸣状况,与呼出气息的速度、流量、压力大小都有直接关系。气流的变化关系到声音的响亮度、清晰度、音色的优美圆润和情绪的饱满充沛。只有在气息得到控制的基础上,才能谈到控制声音。气息的产生离不开呼吸器官的协同作用。呼吸器官主要由肺、胸腔、膈肌三部分组成。其他协作的身体部位还有肋间外肌、胸肌、背肌、胸锁乳突肌、腹直肌及腹斜肌。

共鸣——声音的“扩音器”。声带发出的喉原音很微弱,在经过共鸣后得到扩大、美化,形成不同的语音音色和声音音色。共鸣的作用除了形成字音外,还能美化声音。

    看到这里,是不是感叹人类机体复杂中尽显智慧的光芒呢?只有身体的智慧被充分开发出来,人才具备了去完成社会化属性的“优质工具”。人类机体是复杂的,但是有它自己环环相扣、有条不紊的生命内在规律主导着。只要它接受的环境刺激是良性的、充分的、爱与尊重的,每个生命个体都会生如夏花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