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平衡的自然-社会效应

2022-06-09  本文已影响0人  慈天元

生态平衡的自然-社会效应

慈天元

一、虎仗西征

日本虎杖这种植物,让不少国家都身受其害。

一则新闻报道:英国赫特福德郡的一处住宅,原先估价47.4万美元,因为附近生长了日本虎杖,暴跌至7.8万美元。这是什么魔幻剧情?

日本虎杖是一种蓼科杂草,原生于日本火山环境中,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与破坏力,它们有着发达的根部系统。虎杖红茎绿叶,开着小白花,很有些观赏性,世界许多地方都曾当作观赏植物引进。1874年,日本虎杖还被荷兰农业与园艺学会评为“年度最有趣的新观赏植物”。殊不知,人们被事物的外表所“迷惑”,盲目亲热,引发的往往会是“灾难”。

日本虎杖具有极强的生长能力,短短的一个月,就可以长到一米多高,最可怕的是其发达的根部,纵向能延伸至地下5米,横向能蔓延7米多,很难清除干净,根系稍有存留,它就会找寻合适的机会破土而出,成为一方“霸主”。很多英国人深受其扰,为了解决这些与居民“共荣”的入侵者,英国政府仅在2003年便投入了15.6亿英镑用于清除日本虎杖,但收效甚微。

有人试图用各种方法清除掉一块在30平方米土地上生长的日本虎杖,包括修剪、用非半透明材料覆盖、用猪来挖根吃植物和喷除草剂,但都无济于事,它们总能从地里冒出,宣誓“领土主权”:富士山是日本的,欧州,也是日本的!虎杖,真不愧是植物版的“卡西欧”。北约对日本示好,真不知道,最后会不会产生虎仗效应。

英国政府连续多年绞尽脑汁除灭这种外来物种,均以失败告终。2016年,英国政府向虎仗递交了“投降书”,承认无法彻底根除。二战,以日本投降结束。新世纪“生物战”,从英国投降开始……

二、美国经验

日本虎仗并非没有天敌。日本有一种虫——日本虎杖斑木虱,正是日本虎杖的克星,它是一种吸汁昆虫,靠吸吮虎仗汁液生存。这种木虱在日本代代寄生在日本虎仗上,有效限制了日本虎仗的天然扩张。所以,辩证看,并非所有的寄生虫,都是祸害。

在美国,日本虎仗也困扰着人们的生活。2013年,美国农业部技术咨询组采取了“物种管控”的办法,从日本引入木虱来治理日本虎仗,却发现效果并不明显。原因是当地的花蝽吃掉了木虱的幼虫卵……生态平衡是长期自然进化的产物,其“生、克、制、化”往往环环相扣,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因果联系,多因一果、多因多果的并发现象,是广泛存在的。为什么日本虎杖斑木虱到了英国、美国就不起作用了呢?正是因为,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在原产地日本,日本虎杖是受到生态系统中其它物种制约的,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昆虫、食草动物等等,单一地依靠引进一两种动物,解决不了生态链问题。

所以,现在世界各国都要防止物种入侵了。对于任何国家和地区来说,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保持本区域内的物种稳定,是一个必须要绝对遵守的经济原则。

三、开放度问题

从外来物种对原生态环境的入侵,让我们意识到:不设限的开放,后果很严重!在我国,“加拿大一枝黄花”、伊蚊(黑花蚊子),甚至“新冠”,都是开放国门引入的有害物种。

物种交流的成功案例也很多。例如:大部分农作物,如今都离开了它们的原产地,这带来的是世界经济的繁荣,全人类也因此获得了极大的利益。所以保持适度开放性,还是很有必要的。然而,不设限的开放,就不单纯是一场生物灾难了,它所引发的连锁反应,最终会波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受“新冠”影响,想必人们对此已经有了切身感受。

错综复杂的人类史,最终由两个变量的纠缠引导:思想争端和权益争端。这就是人类的文化基因。思想和权益的稳定结构,才是一切文明的根基。

原生态的思想环境,会表现出天然的“物种多样性”来。例如我国历史上的“百家争鸣”,正是因为不存在思想的绝对化环境,才有了璀灿的先秦文化的发展。

中国文化自古以来都保持着自开放的特点,先秦已逝,这种自开放的基本面,自汉以降,表现为道、儒之间的抗拮。凡是中国人,绝对不受道家思想影响,或绝对不受儒家思想影响,都是不可能的。所以即便是“闭关锁国”时期,中国人的思想文化,依然有着自开放性。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容纳了佛教文化。道之“化生”、儒之“天伦”、佛之“缘起”,构成了中国的文化生态系统,这是“国学”的基本盘。

四、海咸一味

海洋是生命之源。大海的辽阔,使其不可能只孕育单一物种。相反,生物多样性,从这里起源。海水,本身就是不同质因的混化物。除了氢、氧,还有钠,以及其它水融性元素。过度纯净的水,并不利于生命的诞生和维系。元素的混化度,对于生命至关重要。

泛而言之,事物之间的区别特征,正是取决于诸因之间的混化度(熵压函数)。而混化的完成,都有特定环境。你们家的孩子之所以看起来不像外人,是因为从基因到生活习惯,都受到了家庭环境的“规范”。教育,不过就是利用环境使信息流让学习者受到浸润。中国传统的教育系统,自汉以降,无疑是以儒家为主导。而外来的影响强化到一定程度,则会导致原有规范的改变。现代科学和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就造成过中国文化生态的海啸。

一度我们讲“破四旧”,“四旧”指的是: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和马克思主义相比,道、释、儒三家,就思想形式而言,无疑都在“旧”的行列!所以,在一段历史时期,所谓“批判性继承”,往往是批判的多,而继承的少。更有甚者,则以继承为耻,而以标新为荣。

然而凡是标新者,无一能免落旧之时。时轮如钟,新旧总是相对的,树梢上新长的嫩叶,经不起时光的催熟……老叶总是不免于凋零,但它的信息结构,基本面和新叶子却是一致的。基因在环境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异,环境大体不变的情况下,基因也具有更好的稳定性。狗源于狼,但狗的生存环境要比狼复杂得多,所以狗在形态上的变化,也更丰富。海洋环境也是复杂的,所以海洋的物种自然不一而足。新“物种”的涌现,是适宜环境中的应然现象。但新“物种”的底层信息编码,都是一致的。

生命面对环境的适应之道,就是变易。蛋不变成鸡,生命就终结于蛋。鸡生不了蛋,这鸡也就完蛋了。鸡生蛋、蛋生鸡,脱离环境去讲,是纯扯。物种和环境的适应性变化,有交互性。特定物种诞生于特定的环境,它们的诞生也有强化环境特征的作用。中国有句老话,讲得很对:一方水土一方人。但树挪易死,人挪易增广见闻,从而对于变易之道,有更深的体悟。

人破坏环境,环境就会对人有破坏性报复,这就是佛学中因果律的正解。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维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是简单的破坏就叫建设,对已有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就是科学探索的方向。

五、国学的“四面定位”

植物是千奇百怪的,人的思想同样也千奇百怪。思想是“国学”中的一项内容,那么“国学”千奇百怪的程度,自然可知。

对待国学,有四种不同的视角:官方、民间、国际、学术。

清末以来,新学大盛,国学之有别于新学,一度是官方共识。而在民间,有单纯把国学理解为儒学的倾向。从国际视角来看,原生于中国的一切学问,都可属于“国学”的范畴。

那么,如果从学术的角度切入呢?

国学的生命力,在于返本开新。返本要尊重一切原生态的内容,实事求昰,如实反映,很重要。开新要应对时局,提出建设性方案。从时轮的角度来看,改革永远在路上,因为时移世易,你不改,别人会改,你不变,别人会变,当时局变到你适应不了时,再想改往往就来不及了。但改革的主动权不能拱手交给别人,任由别人操持,那不是改革,很大程度上是作死。因为你的事你自己作不了主,魔鬼就会为你作主。

什么是国学?一句话:国学就是有中国气派的学术体系,是为中国人铸魂,是引领人类文明的学问。什么是中国气派?吞吐六合,混化致用,就是中国气派。西餐我们可以尝尝,可中餐不能废了。西装我们可以偶尔穿穿,可中国本是衣冠上国,中国元素要体现出来。西方文化我们可以学,但把根留住,才是出路。唯西方马首是瞻,以西方为文明的唯一标准,对不起毛泽东,更对不起列祖列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知道两用就好。

有了这个思路,总览新、旧,国学就不限于道、释、儒的旧范畴。中、西医的当代会通,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精神衔接,中国算学、中华物理的系统梳理,就都是国学的领域。中医是中国的,文明的主导权也是中国的。中华文明,端始于大容,龙飞于当代。

虎仗,对全世界来讲,可能都是害草。但在中医而言,山河大地、飞潜动植,无有不是药者!你怎么知道,虎仗就不是一味良药呢?虎杖的性味归经,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主要功能有下几种:利湿退黄(疸),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止咳。正可谓:

虎仗利肝胆

化痰通肺经

凡物格其用

洞然知世情

让物种因地制宜、利尽其用,就是人类新文明应有的生态。

2022年6月9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