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了,请老师不要轻易拖堂!

2018-11-16  本文已影响0人  捞个一

站在讲台上的老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下课铃声已经响起来,而自己讲解正酣。

这时候是紧急刹车戛然而止呢,还是滔滔不绝地抓紧继续讲完呢?

作为老师,为了一节课的完整性,更是为了把所说的内容讲掉,不留压力给下一节课,大部分老师都会选择继续讲下去,占用课间的两三分钟。

学生把这种情形叫做拖堂。

拖堂,顾名思义就是把课堂时间人为地拉长了,四十五分钟不够,拖拖拉拉又占用了课间学生的休息时间。

许多拖堂的老师还有自己充足的理由,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语文老师说:最后一分钟,再把这首诗一齐读一遍,要大声!

数学老师说:这道题那么简单都不会做,你们看要不要讲讲?

外语老师说:我们最后把今天学习的单词听写一遍!

物理老师说:上次耽误的课,为了进度一致,今天多讲一些……

化学老师说:这道题很重要,要不要讲一下呢?

生物老师说:刚才讲过的东西让大家记了一下,我来提问提问!

……

老师振振有词,学生苦不堪言。

老师为什么能拖堂呢?原因或许有三。

一、内容准备充足

拖堂的老师,大多数一节课内容安排的较丰盛。围绕着教学目标,总想把自己所知道的都倒给学生,知识的内涵与外延,方法的多样与发散,思想的总结与归纳,能力的拓展与变式,都舍不得不说。

课堂预设越多,就越想把肚里的东西传授给学生,于是一节课滔滔不绝,总嫌时间过得快,“满堂灌”也不能解决问题,就只有拖堂,占用课间时间。

之所以什么都想讲,什么都想说,说明这类老师还只是把教学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要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只能拼命地讲授,课堂时间不够,课下时间来凑。

把教学任务简单地归结为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学生的情况是什么,学生的反应怎么样,他不关心,他看重的是他要把他“充足准备”倒给学生,不管学生接受不接受,把内容讲了就是他课堂的终极任务。

这种准备充足还是以教师为中心,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拼命地讲,学生没命地听。学生上课累,下课还接着疲劳应战,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二、时间前松后紧

一些老师在课堂时间安排上过于随意,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节奏。课堂的前一部分时间安排松散,比如复习上一节内容过多,本来三两分钟能解决问题的,有时候能用五六分钟。

复习回顾之后,教学中留给学生预习的时间也过长,上一节课结束可能因为拖堂没能交给学生预习的学案,所以就占用下一节课堂上的时间。

由于没有提前统一准备,预习过的又硬着头皮再看一遍,没有预习的走马观花翻着课本,还有的就是无所事事看着来回走动的老师,离得远就和旁边同学嘀嘀咕咕,离得近就装模作样拿笔指点着书本,时间就这样悄悄地溜走了。

这样当课堂教学进入本节正题时,时间大约已过半,宝贵的课堂时间就过去了。然后起承转合地一路讲来,后面的时间就很紧张,到了最后,讲不完的内容只有拖一会堂了。

三、自然形成习惯

许多的习惯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小时候吃饭比较慢的孩子,长大了进餐也不会狼吞虎咽的;喜欢赖床的人,总是和早睡早起没有太多关系的;办事拖拖拉拉的主,就是打雷下暴雨他也是紧张不起来。

有拖堂现象的老师也不是天生的,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当拖堂成为一种习惯时,每次占用课间的三两分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在课堂上老师经常劝诫学生,好的习惯难以养成,但受用终身。而不好的习惯易形成却很难改掉,习惯成自然总是平时积累的。那么做为老师的拖堂是不是也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呢?

言传身教,老师就是要给学生一个榜样!

课堂是学生的,老师的职责是参与者与组织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最大的任务就是给学生引路,让他们在四十五分钟内自由而充实地翱翔。

课间也是学生的,是学生的休息时间。一节课后休息十分钟,这是教育的规律也是常识,十分钟学生可以做许多事,比如眺望窗外缓解眼睛疲劳,比如到教室附近活动活动调节一下,比如上趟厕所解决内急问题,比如把刚上的课及时总结总结,比如到水池边洗一把脸,比如……

所以老师不仅仅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应当把课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自主自由自觉地学习和生活。

这一点著名的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做法就值得借鉴,他偶尔也有拖堂的时候,于是他请学生来监督自己,如果自己哪一次拖堂,就罚他和同学们一道扫地,劳动改造,算是对拖堂的一次惩戒。

我偶尔也有拖堂的时候,虽然都是尽量刹住车,但却没有主动罚自己打扫卫生,没能给学生一个遵守规则的榜样,想想很是惭愧和内疚。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室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的很好,使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的所有的钱。

过了十几分钟,牧师没有讲完,他就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

到了牧师终于结束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

这就是超限效应,课堂四十五分钟就是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学生不在场,老师不受欢迎,出力不讨好的事却时有发生,特别是初三和高三的复习课上。

史宁中教授曾经说过,我们教师不能培养数学的敌人。换句话说,我们要培养数学的朋友。同样,我们教师也要培养课堂上的朋友,如果学生对课堂没有了好感,还能做成朋友吗?

做到不拖堂,是要在课后下功夫的,虽然不需要精确到分秒,但至少要留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而不是满堂灌,一直灌倒水溢将出来,还不罢休。

拖堂不是小事,不信可以问问被拖堂的学生,看看他们怎么反应,你的习惯性拖堂是不是他们的“最爱”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