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城记忆(06)│哈尔滨
2012年的时候,因为工作的原因前往东北三省。前前后后半年多的时间,在黑龙江省待的时间最多,特别是哈尔滨。
去哈尔滨市区是因为深圳的一位朋友介绍了一个业务,前去洽谈。具体的业务地点在巴彦县。真正在哈尔滨市区也只是停留个三五次,也是因为往返深圳。还有就是因为某一些业务方面的事,在哈尔滨办一些手续。
所以,写哈尔滨市区确实码不出太多的文字,但是我确实去过,也让我印象深刻。在市区特意的去游玩过的地方也就是中央大街、太阳岛、哈大。然后还开着车,沿着松花江边特意跑了200公里,比较完整的见识了一下松花江的两岸风光。
去哈尔滨,冬天、夏天都去过。包括滑雪、冰雕节,对一个从南方来的人。那是充满新鲜的地方。话说,能在零下20度30度的冬天。在街上啃着大板冰、雪糕筒、烤玉米。那真是一种别样的温暖。
雪糕摆地摊卖,东北冬天一大奇景北方人的性格大多都很一致,特别是黑龙江的人。豪爽大气、喜欢张罗、好结识朋友。同样,我也不经意看他们的另外一面,有些负面,在这里就不写了,免得引起地域性的评论。
许多次的开车往返在黑龙江和巴彦县之间。也到过周边的城市,象齐齐哈尔、木兰都有印象。
松花江平原的辽阔,肥沃的黑土地,农作物的茂盛都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在松花江边,百姓家里的大餐,让我如今念念不忘。大盆的松花江鱼鲜、大盆的笨鸡蛋、还有酸菜,粉条,杀猪菜。还有富油油的林蛙,凿冰打捞上来的鲜虾,美味无比。
记得当时有个快临近过年的时候,去朋友家的乡下过年吃年饭。一村老少几十号人聚在一起,大锅炖菜、柴火红旺,家家户户拿出了一年的喜庆与欢颜。成箱的白酒就摆在桌腿边,大老爷们喝的面红耳赤,却欢声笑语,一片祥和。
在巴彥前后待了大几个月的时间,把整条大街两边的饭店全部吃遍。北方饭店的菜是出奇的大份,虽然我们一再的要求小份小份再小份。但店家仍然会热情的大盆上菜。县城不大,大部分的人都会很熟悉,聊起老李家、老吴家、刘老二、吴老大,大家都会很熟络。
雪乡网图我的小城记忆,类似流水账一样的日子里,免不了要提吃喝。这里就必须提东北的酒,纯粮食酿造的散装白酒,在一般小店里15~20块钱约二两。价钱并不便宜,但是当地人基本上都是以这样的酒为主。北方人大多数还是好客要面子,人情往来送酒,却都是名酒。朋友间走动来看看,总会捎上一堆的东西,虽然有时总价值不会很高,却会让你很感动。所以每次从黑龙江返回深圳,都是大包小包的,带上无数个的东西。
在广东呆久了。自然就会拿它与别的地方相比。北方的服务是不如南方的,从饭店的营业员以及高速的收费员,这一点是没法和广东的礼貌相比。每次开车经过收费站的时候,总会是你要开车窗,伸出钱,收费站的工作人员才会打开窗口伸手出来。远不如南方的甜美、笑容、欢送。这一点对比很明显,让我印象很深刻。
哈尔滨,作为中国初期的重工业基地,萧条和退化是很明显的。整体人口偏老年化,经济增长乏力。这些年来。衍生出许多候鸟式的东北老人,每年冬天前往海南避冬,以至于海口那边很多公寓、房产也都是以东北买家为主。
哈尔滨只是我曾经路过的众多城市之一。谈不上喜欢。它有它的特色。却不是我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