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幸福并感激着武警工程大学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我们幸福并感激着 | 第四章  千年的纠缠-上

2017-07-06  本文已影响498人  _玖鸣
【全书在此,欢迎指戳^_^】

上一篇  走出来的精神-3至4

第四章 千年的纠缠

(上)

1914年底,陈独秀发表了一篇文章,题名为《爱国心与自觉心》。

文章说:今之中国人心散乱,感情智识,两无可言,惟其无情,故视公共之安危,不关己身之喜戚,是谓之无爱国心,惟其无智,既不知彼,复不知此,是谓之无自觉心。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国人无自觉心者,其国亦殆,二者具无,国不必国。

此文一经面世,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褒声、贬声络绎不绝,争论不断,而且这争论,竟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声。

现在看来陈语言虽稍激烈,却是对当时中国民众最真实的写照。

后来,李大钊发表了一篇名为《“晨钟”之使命》的文章,上面说:吾国所以养成今日之象者,非彼老辈之强,乃吾青年之弱;非彼旧人之勇,乃吾新人之怯;非吾国之多老辈多旧人,乃吾国无青年无新人耳;非绝无青年绝无新人,有之而乏慷慨悲壮之精神,起死回天之气力耳!此则不能不求青年自觉与反省。

李大钊

李所言,可谓当时振聋发聩之声,但悲哀的是,怀“自觉”之心者屈指可数,寥寥无几。

但幸好这些率先“自觉”的斗士没有屈服和妥协,他们仍然无悔的以“慷慨悲壮之精神,起死回天之气力”致力于民众“自觉”心的唤醒,因为他们始终相信,多一个人,中国便多一份希望;多一丝光明,压迫的黑暗便少一分。

历史的量变终究会引起质变。

从1840到1937近百年的积累,中华民族的“自觉”之心终于在另一个民族的全面侵略中彻底苏醒。

(上)

不得不承认,日本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非常善学的民族。

他们每次都能在学习别国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巨大飞跃。

日本自古以来也是一个十分好战的民族。

每次巨大飞跃往往都伴随着流血的战争。

与日本“善学”和“好战”渊源最深的国家,非中国莫属。

公元663年,日本率兵渡海西征,八月二十七日,日本万余水军乘战船千艘,与刘仁轨率领的唐朝水军不期而遇。他们依仗兵力优势,扬言:“我等争先,彼应自退!”没想到,唐军左右包抄、前后合击,致使人多势众的日军“赴水溺死者众,舻舳不得回旋”,最后“仁轨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白村江战役。

面对繁荣、强大的大唐帝国,战败后的日本积极建立外交,选派遣唐使,对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学习,从而推动自身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白村江一战,决定了东亚的格局,这一战,日本九百余年秋毫无犯。

而九百年后,自感实力强大的日本在丰臣秀吉的带领下再次渡海西征。

笔走至此,不得不说一下日本的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

凡是对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公元前457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在我国古代史上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它在经历过轰轰烈烈的百家争鸣、南征北战和变法革命后,造就了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君主——嬴政。

巧合的是,在日本的历史上也有一个“战国”。

更巧的是,不仅中国在那个时代出了“战国七雄”,日本在那个时期也出了个“战国三雄”。只不过日本的“三雄”并不是国家,而是三个人。

他们分别是织田信长、德川家康,还有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出生于尾张国爱知郡中村(今爱知县名古屋市中村区)的一个贫苦家庭。因自幼营养不良而身材矮小,酷似猿猴,所以得了一个略带歧视的不雅绰号——猴子。卑微的出身并没有使他碌碌无为,反而成就了他强大的意志和卓越的才干。

而这样的人一旦抓住了历史的机遇,往往就能成为改变历史的巨人。

在从“足轻”到“关白”,历经无数次战火烘烤和残酷厮杀之后,丰臣秀吉终于得偿所愿,成为继室町幕府之后首次统一日本的铁腕人物。在他的统治下,战乱多年的日本渐渐安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方面都有了较为长足的发展。与之一起发展的,还有丰臣秀吉的不满足。

当时没有人知道,在那个看似矮小的身体里,装着整个日本乃至整个亚洲最大的野心:“在我生存之年,誓将唐(明)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其实不只是唐(明),丰臣秀吉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包括日本、中国、朝鲜乃至印度的亚洲大帝国。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

为了早日完成“宏愿”,他于1590年致信朝鲜国王,要求借道进攻中国。遭拒绝后便恼羞成怒,率兵20万进攻朝鲜,并迅速攻占了朝鲜的王京汉城和陪都平壤,之后更势如破竹,朝鲜各大主要城市几近全丧。朝鲜王眼看江山朝不保夕,便迅速向明朝求救。明神宗接到求救后,迅速派遣辽东总兵李如松率兵五万,星夜驰援,相继收复失地,节节败退的丰臣秀吉被迫议和,疯狂的梦想就此破灭。

他会自此善罢甘休吗?

著名日本作家松本清张曾以对待一只“不叫的杜鹃鸟”的态度,对“战国三雄”作出了非常犀利而风趣的描述。

织田信长:“杜鹃啊,你不叫,就杀了你!”

德川家康:“杜鹃啊,你不叫,我一直缠到你叫为止。”

丰臣秀吉:“杜鹃啊,你不叫,我一定会想出法子让你叫。”

三句话,三种人,三个选择。无高下之分。

然而丰臣秀吉的态度,注定不会在失败之后善罢甘休。

1957年,日本出动陆军十四万,水军两万,再一次发动了声势浩大的侵朝战争。不过结果和上次无异,在明军的驰援下,丰臣秀吉节节败退。次年8月18日,丰臣秀吉因病死于伏见城,野心颇大的他最终还是没有实现“在我生存之年,誓将唐(明)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的宏愿。不久之后,内忧外患的日本逐渐从朝鲜撤军。就这样,中日的交手告一段落,结局是中国胜,日本败。

就这样,胜利的中国一直不把日本视作对手,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

就这样,失败的日本仍然发奋学习、扩充实力,仍然妄想吞并中国。

中国“天朝上国”的大梦一直做到1840年。

日本“吞并中国”的大梦一直做到1853年。

1840年,47艘英军舰船,4000名英国士兵在海军少将懿律的带领下抵达广州珠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战败后的中国割地赔款、卖让主权,鸦片流毒较之前更甚,西方的坚船利炮终于打开了这个东方神秘国度的大门,中国百年的屈辱血泪史自此开端。

1853年,四艘美国军舰在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马修.培里将军的率领下开到江户湾口,史称”黑船事件“。日本被迫接受开港要求,结束锁国时代,幕藩体制也随之瓦解,日本救亡图存、军事扩张的疯狂史也自此开始。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总结失败的教训,开始跳出天朝上国的井底,研究外国史地,了解世界潮流的形势,开始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激进的日本人也开始总结失败的教训,开始跳出“以中为师”的怪圈,号召全盘西化,开始提出“尊王攘夷”、“脱亚入欧”的主张。

中日如两条斑驳的巨轮在近代的大海中跌跌撞撞、风雨飘摇。看着远处西方的铁甲军舰,再仰望正酝酿暴风雨的历史苍穹,他们明白:弱者先绝,亡国灭种。

于是,在暴风雨前的飓风中。

中国扬起了“洋务运动”的风帆。

日本吹响了“明治维新”的号角。

中日自此分道扬镳。

下一篇  千年的纠缠-下(戳我❤️)

❤️全书在此,欢迎指戳^_^】❤️
感谢所有点❤️的朋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