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生活写作方法及投稿指南

突发事件网络新闻报道分析——以美国网络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2)

2020-05-28  本文已影响0人  孤岛屿尘

二、突发事件网络新闻报道获奖作品分析

作品:《“营火”:加州最致命的山火》——《旧金山纪事报》2019年

2018年11月8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被捕比尤特县天堂镇发生山火,此次山火已成为加州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一次火灾,截至11月25日,北加州野火将山城天堂镇烧毁后,失踪人数下调到249人,死亡人数增加至85人。此外,还摧毁了一万八千多个建筑物。在火灾刚发生时,《旧金山纪事报》的报道团队凭借其专业的报道,利用两年内所学到的应对灾难性大火的经验,为读者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报道。

报道及时准确,体现了网络新闻报道的及时性。该报道团队对美国加州天堂镇山火进行了深度报道,通过发布多篇调查性文章、描绘受害者画像及图表和可视化报道,以多样的报道形式,在火灾发生后的几个小时内及随后几周,报道了灾区与加利福尼亚北部的相关情况。

报道互动性强,体现了双向传播的特点。SFChronicle.com作为该报道团队全时性报道的网络主页,承载了与读者互动的功能,读者通过交互式工具可以实时跟踪火灾蔓延情况。其次,《旧金山纪事报》提供了多篇独家报道,包括当地官员没有向撤离人员发送警戒通知、逃离山火及救援过程的多篇报道,一方面及时报道救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呼吸烟雾对健康的不确定影响,另一方面又进一步讨论了此次火灾的责任应归咎于谁的问题,具有深度性。

作品:《佛罗里达国际大学人行天桥坍塌》——《迈阿密先驱报》2018年

2018年3月15日,当地时间星期四下午两点,位于迈阿密的佛罗里达国际大学校园内一座在建人工天桥发生坍塌,截止美国东部时间下午五点,已造成10人死亡。在事故发生后,《迈阿密先驱报》迅速发出了第一条推送,在12分钟以内,该报道团队赶到现场拍摄救援人员及事故中被压汽车的画面与视频,并在推特平台上发出,第一时间向受众反馈了现场状况。

相关信息在网络报道中不断更新与完善,在事故发生的36个小时内,《迈阿密先驱报》在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多个平台更新了十几个故事,详细描述了事故中的细节,例如桥的裂缝在两天前被报告给国家,就在那天早上,建造者、设计师、大学和佛罗里达交通部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如何处理这些裂缝;而建设工人在桥倒塌的那一刻正进行压力测试等。

作品:《奥兰多枪击案》——《纽约时报》2017年

2016年6月,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家名为“脉搏”(Pulse)的同志酒吧发生了一起大规模枪击案,共造成49人死亡,44人受伤。事件发生后,《纽约时报》一位在当地度假的记者迅速赶往现场进行报道,之后《纽约时报》调配擅长不同技能的员工组成了报道团队,使用可视化的报道方式,如视频、图文、图表等形式,全方位为公众还原了这一悲剧发生的过程。

报道通过图片和视频呈现了事发现场的惨状,并通过采访的形式体现幸存者的情绪细节。随后,《纽约时报》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安排记者进行调查性采访,追踪报道了此案凶手的生活细节,完善了事件发生背景,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此次恐怖袭击事件。

三、小结

通过对近三年来美国网络新闻奖突发新闻报道奖获奖作品的分析,大概可以看出,各家媒体在对突发事件报道时充分利用了网络的特点,对新闻信息进行多样化的报道,从而为受众及时准确地提供了信息。在对突发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大致体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对突发性事件报道时效性强、更新速度快。三个获奖作品体现了网络媒体对新闻时效性的追求,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对相关信息进行了发布,甚至在短时间内赶往现场搜集情报,如《迈阿密先驱报》在短短十几分钟内发布两条推文,完成了信息的初步透露到细节补充,将人行天桥坍塌后的现场情况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公众。其次,《旧金山纪事报》在火灾发生后发布多篇独家调查报道、《迈阿密先驱报》在社交媒体平台更新十几个事件细节故事、《纽约时报》派遣记者前往事故现场跟踪报道,三家媒体及时对事件发展动态进行了事实更新。

2.事件呈现生动立体。在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时全面地体现了新闻报道形式的多样性,在报道内容中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如《旧金山纪事报》使用了调查性报道、描绘受害者图像及图片的可视化报道形式,《迈阿密先驱报》发布现场图片与视频对事件进行报道,《纽约时报》也利用了可视化报道的方式,用视频与图片的形式呈现新闻。可以看出在报道重大突发性事件时,多样的新闻报道形式更易受到媒体的青睐。

3.用户与媒体交互。随着网络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更具互动性的报道方式被广泛应用在网络新闻报道之中,如《旧金山纪事报》为山火案件专门开辟网站主页,并设置交互式工具,使受众可以实时跟踪火灾蔓延情况;值得一提的是,在奥兰多枪击案发生后Facebook临时上线“报平安”功能,用户可以将自己的状态标识为“安全”以向家人和朋友报平安,此类互动功能的上线,体现了网络媒体在确保新闻信息得到广泛传播的同时,也让人们有所防范,避免二次伤害。

四、建议与启示

网络新闻奖创始于2000年5月,每年颁奖一次,是美国及其周边网络媒体的最高奖项,有“网络普利策”之称,旨在表彰在网络新闻报道做出突出贡献的媒体。结合该奖项中关于突发新闻报道奖的评选标准,通过对三个获奖作品的分析,展现出了网络媒体对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特点,关于如何做好此类网络突发新闻报道的问题,以下是几点建议与启示:

1.及时呈现突发事情。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网络新闻媒体要在第一时间挖掘事实真相,通过渠道将信息发布,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与之请求,其次在新闻事件中可能存在反转现象,因此要及时进行跟踪报道,避免不实报道使受众形成错误认知。

2.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媒体在进行网络突发新闻报道时,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们的关注,围绕事件中心点,揭露事件本质。在笔者看来,《迈阿密先驱报》在对事故现场情况进行传播时应该照顾到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低的受众,有侧重性地对事故情况进行报道,避免大篇章对现场遇难者惨状图片或视频的传播。同时,网络新闻报道应当有秩序和组织,在鱼龙混杂的信息中发布澄清新闻,对舆论进行正确引导,满足大众精神上的满足。

3.增加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互联网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与手段更加多样化,网络媒体在对突发新闻进行报道时,可以采用适当的交互性报道方式,如VR虚拟现实技术、可视化报道、视频图文结合等形式呈现新闻事实,但需要考虑所报道的题材是否适合用,如强奸、杀人等案件就不适用沉浸式报道的形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