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青春生活家

一碗炖蛋

2017-04-21  本文已影响41人  程佳平

晚上与朋友聚餐时点了一道菜——炖蛋,那是一道打我自孩提时便一直很喜欢的菜。

在90年代初的幼儿园里这道菜还是比较少见的,大概一个月有个一两次。幼儿园的午饭都是食堂阿姨端到教室里来的,然后排好队,一个个快速依次往后传的。为了能够多吃一口美味的佳肴,那时真的是绞尽脑汁地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眼睛直直地瞅着那碗满满的炖蛋,希望那碗满满的能够传到自己的手中,若是发现会与自己失之交臂,那准会乘后面同学不注意颠倒顺序故意把少的那碗往后传。当然要是有关系比较要好的,或者那些不喜欢吃炖蛋的同学,便会拿出各种手段“贿赂”,通常的代价就是三颗奶糖来换取。当然不是大白兔奶糖,那会我们吃的都是上好佳的“喔喔奶糖”、“佳佳奶糖”。

“喔喔奶糖”是一个包装纸上有一只大公鸡,然后印有“喔喔”二的牛奶味软糖,“佳佳奶糖”则是有一只小猴子,印了“佳佳”二字的咖啡味奶糖。“喔喔奶糖”上印只大公鸡倒是能够理解的,但是“佳佳奶糖”上为什么印了只猴子,我倒真的是不知道了,难道是因为猴子的毛色是咖啡色的?亦或者说是这只猴子名字叫“佳佳”?

当然我一般都会用一、两颗“喔喔”奶糖去换,因为我不怎么爱吃牛奶味的糖,那股甜甜的牛奶味实在是无法让我苟同。

小时候住乡下时爷爷也经常炖蛋给我吃。毫不夸张地说七八岁的我但凡晚饭是炖蛋,那肯定还会再添上个半碗一碗米饭的。爷爷在灶头上炖蛋的技术那可谓是炉火纯青一点不比酒店里大厨子的技术差,不管是一次两次还是五次十次每一次炖出来的蛋几乎都是一个样儿的,而且绝对不会有一个个难看的小坑。做法也很简单,把鸡蛋倒在在一个银铜色的小碗里搅拌均匀再倒些温水,把碗放在灶头的蒸格上面隔水蒸,炖上个七八分钟锅便可揭锅了,若是已经凝结了,在炖蛋上洒上少于的酱油,滴上几滴香油,便是一道甚好的菜了。

沿边轻挖一勺放入口中,顿时一股淡淡的、爽口的味道在嘴里蔓延。当然我也有问过爷爷为什么他炖得蛋不会有坑坑洼洼的小洞。他说:在灶头上炖蛋的时候一定要留一点缝儿,这样炖出来的蛋绝对不会变老,也绝对不会有一个个跟蜂窝眼儿似的。

后来,聚会也多了,应酬也多了,有时候便会下意识地点上这道菜。银铜色的碗早已换成了陶瓷印花碗,鸡蛋更是享有盛名的草鸡蛋,加入了各种的佐料视觉上、嗅觉上让人觉得特别美味,炖蛋从最初的水炖蛋慢慢地“长大升级”成加了葱花,到后来的肉末炖蛋、虾仁炖蛋,蛤蜊炖蛋,咸肉炖蛋可谓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只是吃来吃去上都没有儿时的那种独有的味道了。

也许,那时候吃的只是一种味道,一种故乡的味道罢了。

未经本人同意不得转载,谢谢!

一碗炖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