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舍那的永恒微笑
“英才远略,鸿业大勋。雷霆其武,日月其文。”
据说,龙门石窟中卢舍那大佛之面容,是以武曌、武则天也即是武媚娘之形容所铸,使其得见于后世千秋万代。
此一“曌”字,音同“照”,乃是则天大圣皇后为称帝所造之字,其时所造许多的文字,也几是仅有此字在历史长河中未曾湮灭。
有关于武则天的历史评论与研究从古至今几未曾停歇,历史的严格与宽容成就了武周王朝,女皇颠覆了传统,传统最终又颠覆了女皇,从则天大圣皇帝到则天大圣皇后,一字之差,让这个女人原形毕露了。
这大概是武周王朝建立之初就存在的根本性问题。
宛若日月当空,普照大地的女皇啊,终究不是条汉子。
武周王朝能够继承衣钵之人——嫡亲之子,必是强过旁系武姓之亲,给王朝带上李姓的帽子,这样王朝的后代便皆是她的子子孙孙了。
临终之前,则天大圣皇帝依旧是大圣皇帝,她在武姓与李姓之间挣扎了些许日子,后传下遗命,改名为则天大圣皇后,终是承认自己依旧是先帝的皇后罢了。
我从李唐来,我去后,李唐依旧交给你们。
究其原因,武则天也不过是传统与时代所铸造的一个颠覆性人物罢了,她骨子里带着颠覆,却终究受着传统的教育,在男权面前俯首,在传统面前俯首,做回了她的妻子、她的母亲。
这是武则天的终极矛盾。
如果说她是古代的女权运动者,那么这场运动应该说以失败告终。
现代女权运动兴起,一面呼喊着男女平等,渴求同样的尊重,另一面又希望能够得到女性性别所能引起的一切优惠,那么真正的性别平等便是达不到的。
这大概就是现代女权运动者的终极矛盾。
传统会不会被真正地颠覆,女性能否在母亲和妻子的成分中加入新的元素,能否改变社会的权利性质,在中国社会还是个看似不可能有肯定答案的谜。
没有哪位小说家不爱历史,因为历史上演的传奇是怎样天才过人的小说家也构造不出来的故事。虽然武则天最后回到了男权社会的文化传统中去,但她留下了那尊寓意大圆满的卢舍那大佛,留下的永恒微笑,为社会权利的可能性画上了开创性的一笔,给予了现代人以开创历史传奇的无限遐想,以及,遐想的无限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