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 子女异地,父母养老的问题

2019-02-20  本文已影响36人  e667c19daf17

随着国民经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国内交通的便捷,科技的进步,信息多元化开放与包容,越来越多的青年远离家乡异地求学、就业,融入当地生活,最后成家立业。

即在现阶段,因为事业、婚姻、环境等各种问题,很多人不得不离开自己生长的城市,定居他乡。在接触了许多家庭后,我们发现,除了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遇到的不同问题外,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困惑——我们在异地定居了,父母怎么办?

最近“老漂族”也一直被网络提及。其实就是年轻人异地就业,无暇顾及孩子,老人只能远离居住地,出来帮年轻人带孩子。但老人们最终还是要叶落归根,回家养老。但那时年轻人已经很难和老人回到家乡生活,帮老人养老。

不得不面临一个现实问题,“一方回不来,一方出不去,和父母相隔异地,那如何给父母养老?特别是一些独生家庭。

王阿姨老两口是老厦门人,90年代,独子前往西安求学,毕业后留在当地工作,成家立业。当时,王阿姨刚刚退休,老两口每年闲暇之际就去探望儿子。

生活方式不同使得王阿姨老两口很难融入当地生活。然而,最实际的考虑还是医疗。王阿姨说:“异地就医不方便,养老关系医社保等都在厦门,去哪都不方便。我们两个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把自己身体管好,不要生病,不要给儿子添麻烦,等走不动了那天再说。”

像王阿姨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到了这个阶段,摆在这些家庭面前的选择并不多。

随子女一起去固然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许多现实的问题:是否适合长期居留,当地的医疗和养老服务是否能够匹配,以及离开亲朋好友的寂寞、语言不通的冷清、饮食的不适应……诸如此类的诸多问题使得事实上仅有极少部分家庭能够双方团聚。

综合各方面,继续留在本地,是绝大多数老人的最终选择,即居家养老是当前国情下多数老人的选择。

1.要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清楚的认识,坚持体检、关注健康,给自己做一个“健康小档案”,方便周围人第一时间全面了解老人的身体情况。同时要确定在当地的紧急联系人,可以第一时间处理突发情况,并及时通知外地的家人。

2.如果选择居家养老,可以趁子女回来时让他们协助,提前对家里进行一次“大检查”,换掉容易出危险或不适合老年人的家具,如玻璃门柜子、玻璃茶几、太过低矮的沙发等。特别是在卫生间的马桶和淋浴旁装上安全扶手,在床头安上有一键呼叫功能的电话,在厨房安装烟雾报警装置,安装防盗监控系统,等等一系列适老化改造。

3.扩大社交圈,尤其要注重发展邻里关系,老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即使一次愉快的闲谈,也胜过许多的补品。

4.非常重要的一点:要注意身边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提前考察,比如所在社区的服务机构等,了解它们都可以提供哪些服务,如助浴、助餐、文化娱乐活动等。

谁家都会有老年人群体,让我们一起关注当下社会,让老人们安度晚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