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好的工作习惯值得学习?
推荐阅读一:《Google工作整理术》
作者:[美] 道格拉斯·梅里尔 / [美] 詹姆斯·马丁
谷歌专门有一个职位叫首席信息官,他们的前首席信息官、美国大数据分析先锋道格拉斯• 梅里尔在出版的《Google工作整理术》一书中,以超前的信息理论和整理方法,教人们更聪明地做事,其中提到的“有序组织的原理”非常有用。
如果能把“有序组织的原理”理解透彻并化为日常习惯,一定可以助你摆脱混沌状态。
1.为了实现大脑压力最小化,要把生活组织得有条不紊。
2.让信息尽可能快地离开大脑。
3.多重任务通常会让你降低效率。
4.利用故事去记忆。
5.仅仅因为一直都按照某种特定方式做某事,并不意味着就该永远这样做。
6.知识不是力量,共享知识才是力量。
7.进行组织安排时,要绕开的是实际制约而不是假性制约。
8.对自己要坦诚,但是千万不要自我评判。
9.要懂得什么时候忽略制约。
10.在发动汽车之前,一定要确切地搞清楚自己要到哪里去,还要知道选择什么途径去。
11.在实现目标的方式上要灵活变通。
12.不要给信息归档,用的时候去搜索就行了。
13.大脑中喜欢保存真正需要记忆的内容。
14.大块内容要化整为零。
15.每周拿出些时间回顾关键信息。
16.没有一个完美无缺的组织方法。
17.在数字信息中加上相应的关键词,以便日后容易找到。
18.尽量使用已经上手的工具。
推荐阅读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作者: [美] 史蒂芬·柯维
说到工作习惯,不得不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是自我管理类的经典,深入剖析了“习惯”,并提出七个值得学习的习惯。
工作是做不完的,每时每刻我们的手边总会有许多事情需要去处理,比如回邮件、写报告、开会等等,可是为什么高效能人士就可以有条不紊地工作呢?
因为他们懂得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独立意志,如何用科学的个人管理理论来划分工作的轻重缓急,如何用先进的时间管理方法来安排自己的工作日程,如何使自己工作变得更加有意义。
【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
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公众领域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习惯五: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
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自我提升和完善】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
推荐阅读三:《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
作者: [日] 佐藤可士和
既然一定得做,不如开开心心去做。这是《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作者对所有事物的看法,不仅限于工作。他提出从空间到思考的三阶段整理,三种整理术的道理相同,只是难度逐渐提升。
【空间整理术的要点:设定优先排序】
1.前提是要确立“通过营造清爽空间,提高工作效率,规避风险”的积极目标。
2.整理是一场与“不安”和“暂且”心态的战斗。若想打赢这场硬仗,必须有“舍弃”的勇气。为了决定舍弃的物品,势必得先设定优先排序。严密的自问自答,再依时间轴区分,丢弃排名较低的物品。
3.若要避免幸苦整理的东西再度增加,必须定期重新检视。电子邮件这一类一旦置之不理就会暴增的东西,一定要当场处理。
4.为了让当前的工作环境更清爽,物品要放在固定位置,用完立刻归位。不妨设置一个充当避难场所的“自由空间”,安置无法立刻整理的东西。
5.通过决定外框、统一规格,让分类更加简洁明了。如此可不但将不同种类的东西收拾干净,而且是容易掌握的简洁系统。
【信息整理术要点:设定优先排序之前必须先导入观点】
1.对信息提出观点,穷究问题本质
2.导入观点的最终目标是导出远景
3.退一步观察,抛开自以为是,视野更加开阔
4.试着想象具体场景
5.随时保持寻找远景的积极态度
【思维整理术要点:导入观点之前必须先将思维信息化】
1.将思维信息化,提升沟通精度
2.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很困难,可以先从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开始练习
3.一切要从将思维置换成语言开始
4.提出假说,确认对方想法,直到对方表达的重点清晰可见
5.使用“自由联想法”来进行“无意识的意识化”
推荐阅读四:《习惯的力量》
作者: [美] 查尔斯·杜希格
习惯,在某些程度上来说,也是“直觉”即“智觉”,不需要思考,是习惯的一大特性。因为思考浪费时间,所以要形成本能反应。所以,合理的知识金字塔应该是:数据-信息-知识-技能-习惯-智慧。
《习惯的力量》告诉我们,习惯在我们的体内是如何运作的,以及怎样产生,如何才会被改变。这能让你重新认识习惯。
【怎样培养一个好习惯?】
第一步,确定自己想培养的习惯后,为完成这个行为找到自己的“奖励”。这个奖励要大到使自己产生某种“渴望”,否则没效。
第二步,给自己设立一个触机,要简单易行。触机产生,就要开始行动。
第三步,坚持在触机和奖励之间,建立某种行为习惯。重复、重复、重复。不仅仅要重复行为本身,还要一次一次强化自己的“渴望”感,最终让触机不仅触发行动,更触发对奖励的渴望感。
第四步,获取坚持的力量。这种力量的获取有很多办法,一是形成某个小团体,互相加油打气,知道在这条路上自己不是一个人。当看到别人能坚持时,也能增强自己做到的信心。二是从信仰获取力量,如果能将自己的信仰和行为结合起来,那力量是非常大的。
【怎样改变一个坏习惯?】
第一条规则,推倒旧习惯再建立新习惯的难度,大于在原有习惯上进行调整。
第二条规则,保留原来的“触机”和“奖励”,但调整你的“惯性行为”。
第三条规则:真正的习惯改变,不能缺少信念。
推荐阅读五:《一页纸工作整理术》
作者: [美] 丹·罗姆
研究显示,通过听觉获得的信息,只能记住10%。透过文字,是20%。经由图像,则可以记住80%。
画图的过程,就是理清思路的过程。《一页纸工作整理术》作者建议,工作的时候要养成一个习惯,最好准备一支笔和一张随时可以画画的纸,尽管看上去只是做个样子,但对你提高工作效率却很有帮助。
如果一直用电脑键盘工作,你就会错过使用大脑最有效的工作机制,那就是身体物理刺激,你要进行像画画这样更精密的肌肉活动。可以说,这本书里讲到的视觉化思考是思维导图诞生的源头,也是思维导图的终极进阶。
【视觉化思考四步走】
第一天:“主动地看”
尽可能地收集数据 ;
尽可能地展示所有数据,以便浏览 ;
建立基本坐标系 ;
将数据“画”出来 ;
得出结论。
第二天:“观察”
过滤出有价值的实用内容;
对信息和材料进行分类;
找到材料之间的共性与联系。
第三天:“想象”
寻找材料之间的新联系;
参照以往经验,找到可以类比的事物;
从一个新的角度审视材料;
尝试不同的展示方法;
建立自己的思考架构。
第四天:“展示”
在展示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框架,然后按照选定的框架画图,最后向别人介绍和解释自己画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