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医生给普通人的健肺、护肺指南,这3条看完可以立马跟着做
文|弥小木
我们什么时候会关注自己的健康?
大多数是在生病的时候。比如前两年的新冠,我们会格外关注与肺有关的信息。这之后,基本不会主动去关注这方面的内容。
但其实关于“肺”,我们了解得太少、关注得太少。关于“肺”健康,早了解早受益。
记得前段时间网上有个旅游景点上了热搜,上热搜不是因为景美,而是因为当地无处不在的二手烟。
二手烟这事,可吐槽的地方可太多了。哪怕在上海,走在路上,鼻尖下都能随时飘来一阵阵烟味。在公园散个步,烟味也从未缺席。
有人说:相信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人都对自己的肺部健康毫不在意。
说这话的,不是别人,而是日本“自主神经研究第一人”小林弘幸医生,他将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出的“肺活力训练法”,分享在了这本《超级肺活力》里。
如果意识到了肺的重要性,看这些就够了
日系书读起来一向轻松,书中的重点一目了然。像《超级肺活力》,如果你对肺健康有一定的了解,那么这本书,看前言、和后面两章就够了。
作者小林弘幸将整本书的重点,都概括在了前言部分。第4章讲肺活力训练法,打开就能跟着练。第5章,则是一些有助于强肺健肺的生活习惯。
如果日常就对“肺健康”有关注的阅读者,看这三章内容就足够,但往往我们对“肺健康”的认识都不够重视。
如果还没有意识到肺的重要性,那么这样看
如果日常并没那么关注“肺健康”,或者是从现在才开始关注“肺健康”,那么建议按照书的顺序来看。
虽然前言对书的重点做了概括,后面的1、2、3章也别错过。
1、2、3章是作者小林弘幸将前言部分,拆开揉碎一点点地分析、解释“肺健康”的重要性。
如果“肺健康”没达标,可能会有的身体状态,这些更细化的内容,都在1、2、3章里。别担心相关的医学内容会枯燥,书中一旦稍稍有涉及到医学概念的内容,就有一看就懂的图解。
各种医学名词,用图解展示,对普通阅读者来说,轻松好读不费脑。
看似絮絮叨叨的1-3章内容,其实很重要。
为什么重要?
因为一个人的行动有所改变,往往是因为思维有了改变。
为什么能随处可闻二手烟的烟味?也许,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大多数的人对于“肺健康”还没有建立起足够重视的想法。
一旦人人都有了“肺健康”的意识,良好的空气环境,相对来说也更容易实现了吧?
虽然我是先看了《超级肺活力》的前言和后面两章,但对于1-3章的内容,也认认真真的看了。看的过程中,想起了一位医生朋友。
之前因为时不时的过敏症状,求医之路堪称曲折,怎么都遇不到能彻底医治的医生。在最后几乎灰心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医生。
当时这位医生的就诊过程,也让人印象深刻。相比于过去医生几分钟的就诊,这位医生交流了几乎1个多小时。
这1个多小时,基本上都是医生在说。她说什么呢?她分析我的过敏症状,解释需要忌口的背后逻辑,一条条细细说,说得你心服口服。
吃了药之后,有效吗?有效。很感激遇到这位医生,也感激这位医生的“絮絮叨叨”。这位医生的“絮絮叨叨”,和《超级肺活力》里1-3章给人的感觉很相似。
所以,哪怕你阅读速度很快,理解能力很强,1-3章的内容也别错过。我自己看这3章内容,有点像在“复习”肺健康的相关知识。
很少会遇到能苦口婆心和你解释背后逻辑的医生,但书籍可以,打开《超级肺活力》就可以反复看,加深理解。
真正理解之后,才会愿意跟着4、5章的实操内容行动。
普通人立马可以做的事
想要真正做到“肺健康”,只是跟着做训练还不够。书中还给了具体的生活习惯行动指南,摘取三条合上书就可以立马行动的内容:
1.早上起床晒太阳
2.睡前3小时不再进食
3.放慢节奏,不着急
早上起床后晒太阳,是为了重置生物钟。睡前3小时不再进食,是为了尽可能睡个好觉。放慢节奏,是为了让自主神经系统更稳定。
当然,可以立马做的事,远不止这几条,只是摘取这三条最容易实行的部分。其余的,还是翻开《超级肺活力》细细看吧。
写在结尾的话
《超级肺活力》里,虽然说的是“肺健康”,但想要“肺健康”还要考虑到肠道的健康。
书中关于这部分内容,也有不少的描述。看这部分内容,脑中想起中医的一句“肺与大肠相表里”,顺便在心中感慨中医的精妙。
人到中年,对健康变得越来越关注。但观察下来,又觉得奇怪,大多数人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会关注健康,然后把自己完全交给可能只有一面之缘的医生。
检查、开药、吃药,健康恢复之后,生活习惯不曾改变,很大几率过段时间,原先的症状又卷土重来。然后,又走一遍“检查、开药、吃药……”的流程。
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的生活习惯没有改变,我们的饮食习惯没有改变,健康也将起起伏伏。
对于我们的身体,对于我们的健康,也许,我们可以多一点关注。比如,了解相关的健康知识,比如阅读这本《超级肺活力》。
Hi,我是弥小木
过好当下最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