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谈青年人修养:不自省,不自知,责人太严,责己太宽
《谈修养》朱光潜 著
这本书虽然大多数是写给当代青年的,但是只要是能够对思维有所启发,无论什么年纪都是一样的。
实现人生有很多条路,重点是觉醒与坚持,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坚持就一定会获得成功,只要肯踏踏实实的做,总能走到目的地的。
在行路之前最先要做的就是做一个人,对所处的时代和当下的形式有足够的认识,因为社会就是适者生存,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想要脱颖而出首先要彻底了解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是什么,国家有了出路,人民才能有出路,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培养人格情操,有才又有德才是每个人应该有的目标。
如今很多人对于生活和工作的态度是敷衍和消极,得过且过,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娱乐的机会,但是谈到未来谈到理想却并没有什么关于自己的看法,没有志气会形成恶性循环,虽然不至于堕落但是却欠缺了一种向上的劲头。
意志薄弱,没有勇气和决心的人,一般都会把原因归结到大环境上,什么工作压力太大啦,家庭负担太重啦,埋怨环境不给自己可以施展抱负的机会,但是环境永远是不会圆满的,因为自己的心不够圆满,就算是天时地利人和,如果自己毫无准备也抓不住这些机会。
不自省,不自知,责任太严,责己太宽,这样的人如何能够有什么大作为呢?
实现自我价值就像登山,目标很高,路途中障碍也很多,需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向前走,抱定决心才能最终走向巅峰。
有了想法就要从一而终的贯彻执行,所有伟大的人物在成就自己的事业之前都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练和困难,没有一蹴而就的天才,也没有不立志就成功的伟人。
每一个阶段的目标都要与现实能力相平衡,这样才不算狂妄的立志,做任何一件事都会有阻碍,但是如果能够对阻碍抱有抵抗的心思,愿意去迎接挑战,胜利就在不远的前方。如果总想着投机取巧,走捷径,最后的结果也不会太好。
向懒低头,向惰性屈服,就会失去奋斗的动力,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会逐渐离我们远去,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意识力,在顺从和抵抗面前,能够朝着阻力最大的路径走,这就是生命力的体现。
对于现在总是觉得空虚的心来说,艺术的启迪是很重要的,艺术培养的除了鉴赏能力之外其实最关键的是教会人如何通过对所见的种种事物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就是一种对生活的“观照”,一个人如果能够对生活有足够的观察从而得出独到的见解,内心是不会觉得空虚的。
就智慧说,学问是训练思想的工具。
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必定知识丰富,思想锐敏,洞达事理,处任环境,知道把握纲要,分析条理,解决困难。就性格说,学问是道德修养的途径。苏格拉底说得好,「知识即德行」。世间许多罪恶都起于愚昧,如果真正彻底明了一件事是好的,另一件事是坏的,一个人决不会睁着眼睛向坏的方面走。
懂得欣赏就是一种快乐,只靠外界的活动来刺激,内心会也越来越觉得不满足,动不动就会觉得生活苦闷,终日颓唐麻木,经不起任何挫折。
作者对于青年的担忧并非毫无依据,他写的种种现象确实是很多人平常都会有的心态,不要忽视一个人内心的彷徨和烦闷,如果每个人心中都有这些问题,组成的社会形态又怎么会富有朝气积极向上呢。
耻是道德情操的基础,一个人有了耻恶之心才能够朝着良心和善意之路去前行,耻使人自重,还能够激发人非凡的力量去成就非常的事业。
时刻检点自己,从冷静和修养中发现自己目前的状态,冷静的态度就是科学的态度,文艺与科学相比,其实前者更需要控制情绪和理性思维。
在冷静自处的过程中要学会抛开自我,用冷静客观的头脑看自己,产生强大的自制力,因为面对很多事情的时候,只有一颗冷静之心才能够由错综复杂的表面看透本质。
优秀人格的表现需要深厚的涵养,涵养来自于人在冷静之时对自己对环境静默的观察,从而领悟。
学问
读书只是学问的一种方式,没有无用的学问,就看你把他们用在哪,除了可以用来作为谋生的一技之长之外,还能够修身养性,增加涵养,抛去学习的功利性,学习的作用范围是很大的。
学习是训练思想的工具,也是道德修养的途径,如今问问大多数的父母为什么让孩子上学,他们的回答可能就是“为了以后能找个好工作,挣大钱。很少有从培养孩子品德或者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出发,衣食无忧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但是衡量一个人的成就,并非在于他挣多少钱,有多成功的事业,而是他的精神世界是否足够充实。
因为知识是精神食粮,带来利益只是它的功能之一并不是全部。
拥有快乐和丰富的内心,这个人的一生将会比别人更有意义的度过,因为他的内心包含万象,澄明通达。学与问是分开的,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发文来摸索出答案,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
独到的思维都是从已知推出来的未知,创造出更新的想法。
不能死板的学习和记忆,要学会灵活运用在实际当中。
学习不仅仅是靠读书才能获取知识,但是读书确实是一项很快捷方便的途径,书籍是过去人类关于经验和知识的凝缩,也是人类文明的宝库。看书贵不在多而在精,看的再多不用不消化也是浪费时间。
将一本好书彻底阅读,反复阅读胜过粗读十本书,阅读的目的是要将里面的知识自己受用,不要讲读书看成是一种消遣,应该是心灵的修行,是一种头脑的训练。
身心都需要跟随一定的节奏才能配合得更好,所以需要有忙有闲,该休息的时候就休息,该紧张的时候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想法。一个人想要持续精力充沛,就要有足够的休息,生机是在休养中培育出来的,精力充足了,才能用蓬勃的状态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但是对于精力不能只养不宣泄,这样会让人失去斗志和对生活的热情,工作就是宣泄精力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之一,在工作中还能够收获自信和成就感。
体育运动就是一种很好的消遣方式,通过运动能够锻炼人的身体和意志,并且通过锻炼能够使身体更健康,相比于大吃大喝,晚上一天的游戏来说,运动既健康又有效的刺激身体。
虽然是写给青年人,但是这本书中的很多建议对于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是适用的。
朱光潜先生是美学大师,从他对青年的教育中能够看到对于国家的未来,关于未来,关于自身修养,他说了太多太多,真心实意的希望青年一代都能够成为国之栋梁。
丢失修养,无疑丢掉的是自我价值。
从文中可以看出先生学贯中西的知识涵养,说的道理铿锵有力,举得例子浅显易懂,用平易近人的语气说出让人醍醐灌顶的句子。
即使是对于当代的青年,这些劝慰依然不过时。
这或许就是文学经典的魅力所在,看似随意的散笔逻辑性毫无漏洞,无论何时人们都需要自省来使自己进步,对社会做出贡献听起来是一个很虚幻的目标,但是如果自己真的能够脚踏实地的过好每一天,其实就是在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