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过上理想生活,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19-03-31  本文已影响0人  安然如猫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表达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具有高度概括抽象性。那么,如何用人类普遍的规律来指导每一个个体的具体行为呢?

读书的时候,总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机械的接收老师们讲授的知识,从不去思考知识对于我们现实生活的意义,也不会去学以致用,脱离现实的去学习理论。就比如,知道了实践的重要性,可是有许多想法,却从不落到实处,结果就是想法永远也只是想法。告诫别人的时候,道理一套一套,用在自己身上,却好像并没有什么效果。

对于个人来说,实践就是要去行动,就是要去做,老子《道德经》有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事情,都要一步一步的去行动,任何想法,都要通过一点一点的行动来实现。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人心也日益浮躁的社会,总有人想一夜暴富、一步登天、不劳而获,总有人每天把梦想挂在嘴上,总有人沉迷于幻想,总是想的太多,而做的太少。有想法是好的,可是殊不知想法只是头脑里的意识,不会自己变成现实。只有付出行动,付出努力,想法才有可能变成现实。

想要去旅行,在旅途中遇见未知的自己,那就去吧;想要去读书,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那就去读吧;想要去学习一门技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那就去学习吧;想要去发展一个成熟的业余爱好,丰富自己的生活,那就去发展吧;想要去改变现状,做一个全新的自己,那就去改变吧。是的,我们可以有许多的想法,人生也可以有无数的可能性,问题的关键是,得去做啊。

当然,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要走出舒适区。在自己习惯的区域里待久了,习惯的事情做久了,会形成自己的舒适圈,即我们在这个圈子里生活是舒适的、安逸的,可是一旦要去改变,就意味着要打破这种平衡,以前舒适的状态可能也就面临着压力、紧张或是陌生的挑战。就比如,去旅行,你就得适应旅途上的来回奔波劳累,得做好三餐不能按点、景区人多到爆、到处都要排队的心理准备,关键是花了钱,风景也可能没有想象中的美丽;就比如,去读书、去学习新技能、去发展业余爱好,这就意味着你要在做好日常工作之外,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做这些事情,休息、和朋友约会聚餐、看剧的时间就变少了;就比如,去改变现状,你就得做好面临新挑战的心理准备,你可能要学着与坏习惯说byebye,可能要适应完全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的残酷现实。

所以呀,想要达成自己理想的生活,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萌生了想法,我们制定了规划,我们还要去付出、去实践。天道酬勤,我们努力了,谁说不能过上理想的生活呢。也可能,你迷上了路上的风景,爱上了过程,至于结果,反而就没有那么在意了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