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
今天刷到一个视频,老家一乡村小学组织学生野外春游、野炊。
看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在崎岖的山路上前进,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回忆感。
学生们穿着统一的校服,前面带队的学生高举着红旗在前面走,后面的学生,有的背着锅碗瓢盆、有提着食物、有的拿着锄头……
到达目的地后,小小年纪的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找地方搭灶、架锅,捡柴、洗菜、切菜、煮饭……
学生们眼里满是期待地围着一个灶台转,烧火的烧火、炒菜的炒菜,大家团结协作,做得不亦乐乎。
这一刻,孩子们欢乐记忆永远定格在稚嫩的脸上。
多数网友感叹,这个视频像极了我们小时候的野炊,也成功勾起了我们童年的记忆。
是啊!这样的春游、野炊不正是我们70、80后农村孩子最宝贵的记忆吗?
那时没有疫情,也不用担心交通安全,几乎每年学校都要组织我们去春游一次,因为住在大山里,所以春游的地点大多是挨着山或者河的地方。
一般都是全校出动,老师们也会提前确定好地方,然后6个、八个的分好小组,谁领队、谁带锅、谁带盆、谁带碗勺等。
食物的话,各组成员就随心而欲各自带各自的,最后放在一起烹制,大家一起享用。
那时农村条件有限,说是带食物,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可带的,差不多就是大米、萝卜、白菜、土豆这些,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可能会带点豆腐、一二俩肉。
这带了肉这一队,身板都要硬朗点,那走路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必然是整个队伍中最耀眼的,且人人都投来羡慕的眼神。
落地后,也终将成为大家追捧的对象,不用满山去找柴火,也不用去沟里打水,这些小事,不知道已经有多少学生排好队等着献殷勤了,只要带肉那学生一声令下,周围侯着的学生便马不停蹄地立马捧着干柴、提着水过去。
随着叮叮当当的锅碗瓢盆声响彻整个山头,袅袅炊烟也腾空而起,不一会儿菜油味、大蒜味、辣椒味、土豆味、米香味诸味纷呈。
当然,最令人难忘的是那股香气四溢的肉香味,那肉只要一下锅,发出“呲呲”响声时,周围的学生顿时也开始魂不守舍。
掌厨的学生更是一刻也不敢分心,他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全神贯注地拿着锅铲一边翻炒,一边防止外敌侵入。
无数双眼睛盯着锅里,生怕他一个不小心眼睛眨巴了一下,指不定锅里就又少了几块肉了。
不过,尽管常常也是肉还没被炒熟,就被东一块西一块偷偷下肚了。
哈哈……那时的肉香味真的是惹人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