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财富自由,“家族传承”更为关键,那么传承什么最重要?
有人问我,为何在文章中如此深入且详尽地剖析自己的想法,却毫无顾虑?
我的想法主要涵盖三个方面。
其一,我们皆为普通人,真实记录自身的想法与经历至关重要,毕竟真诚乃是最为宝贵的品质。我们应以赤诚之心直面人生与自我。
鲁迅先生曾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走出校园后,这句话便始终激励着我。我虽是平凡之人,并非猛士,但也应努力直面自己走过的道路、做过的事情。要从自身经历中挖掘闪光点,就必须更加坦诚地面对自己,摒弃伪装。我尤其钟爱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文中,他从一位黄包车夫的举动中,审视到了自己“皮袍下面的‘小’”,实则是察觉到了自身精神层面的欠缺。
我出身平凡家庭,投身军旅,而后踏入职场。我唯一可依靠的,便是自身的真诚与实在。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工作行事,我始终坚信,偷奸耍滑难以长久立足,坑蒙拐骗终会原形毕露。我们做事不求流芳千古,但至少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因此,在任何时候,我都认为真诚是我们最有力的武器。
在人生的旅程中,或许会遇到一些不够真诚的人,他们可能会利用我们的真诚。然而,正如专栏中所提及的,唯有放弃部分安全感,才能收获真正的安稳。即便有人利用了我们放弃的那部分安全感,也未必意味着我们有所损失。
作为普通家庭的孩子,我们并无太多依靠,唯有真诚相伴。写作亦是如此,倘若连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都不敢直面,那又何来希望?反之,若有信心、有勇气面对曾经的问题、踩过的坑、摔过的跤,乃至出过的洋相、丢过的脸,这更是心智成熟的体现。
其二,直面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探寻犯错的根源,这才是我写作最为重要的意义。
人生在世,即便拥有再优秀的基因、再好的家世与阅历,也终会因年龄、见识及认知水平的局限,在某个阶段犯下特定的错误。作为成年人,反思自身,从错误中汲取教训、获取成长的养分,这是一个人走向成熟最稳妥、最基本的逻辑与路径。
所以,时常回首反思、总结、剖析,能让我们对自己有更清晰、精准的认知,也更有利于开展今后的工作,拓展视野与人生。基于此,在写作方面,我认为还是要努力做一个真实的人,做一个有勇气直面自己曾经错误的人。
毕竟,正视问题是改正错误、走向成熟的起点。
其三,将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付诸笔端,对后人而言也是一种传承,至少能让他们避免重蹈覆辙。
谈及家族传承问题,我曾向许多前辈师长请教。他们深思熟虑后给出答案:在现代社会,家族能够传承的核心在于家风,也就是面对问题的态度、意志品质与心智承受能力。至于财富、职务、人脉关系等,都只是辅助。倘若核心无法传承,其他便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失去了依存的根基。
我的起点较低、成长缓慢、见识有限。然而,若连这点见识都不能积累与传承,对家族来说,既是不负责任,也是一种浪费。因此,长期以来,我坚持写作、每日反思,正是因为深知传承的重要性。我要通过文字,将自己的认知、人生感悟与体会传承下去,这才是关键所在。
以上三点,是我在持续学习思考,反复运用“什么最重要”这一思想利器后得出的结论。
曾国藩一生最重要的原则,便是在剿灭太平天国起义时秉持的“结硬寨、打呆仗”。这一战略原则,也是他一生贯彻得最彻底的——下笨功夫。他以普通人的资质,成为晚清中兴名臣,取得非凡的人生成就,靠的就是一个“诚”字。他能真诚地对待朋友,也能真诚地面对自己。这便是他在人生与职场中,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无往不胜的根基。
我们大多都是普通人,很难学习或掌握那些高深的方法与思路。那么,不妨像曾国藩一样下点笨功夫,拿出最大的耐心,持之以恒地长期做一件事,这也别有一番意义。